最近天气忽冷忽热,身边咳嗽发烧的人越来越多,前两天隔壁王婶家的小孙子因为反复高烧不退住院了,医生说是支气管肺炎,看着孩子扎针哭得撕心裂肺,当奶奶的急得直抹眼泪,其实这种病在中医里早就有应对良方,今天就给大家聊聊祖辈传下来的调理智慧。
要说这支气管肺炎,西医叫法听着吓人,但在老中医眼里就是"风热犯肺"或者"痰热壅肺",就像家里炒菜锅糊了冒烟,光擦灰不行,得把火调小才成,咱们的老祖宗对付这类病症,讲究的是辨证施治,不同症状配不同药方。
先说说最常见的"麻杏石甘汤",这方子堪称经典,就好比厨房里的万能调料,多数情况都适用,主要药材就四味:麻黄、杏仁、石膏、甘草,麻黄像是强力抽油烟机,能把肺部的热气往外排;杏仁好比润滑剂,让呼吸道舒服些;石膏就是降温神器,专门对付高烧;甘草负责调和诸药,让它们各司其职,记得去年我表弟高烧40度,医院打了三天点滴还不退烧,后来老中医开了这个方子,喝下去当天就出了一身透汗,体温立马降下来了。
要是碰上咳嗽带黄痰的情况,就得请"清金化痰汤"出马了,这方子里的黄芩、栀子都是清热高手,就像给肺部洗热水澡,瓜蒌、贝母专门对付黏痰,比市面上的化痰药水管用多了,有次邻居家老爷子咳得整宿睡不着,痰黄得发绿,喝了三副这个汤药,早上起来吐了一大口浓痰,整个人都松快了,不过这方子性寒,胃寒的朋友要慎用。
小孩子得了支气管肺炎,老中医常开"银翘散"加减方,金银花、连翘这对黄金搭档,既能清热解毒,又不会太猛,配上薄荷、荆芥这些温和的药材,就像春风化雨般驱散病邪,上个月我外甥女半夜突然喘不上气,小脸憋得通红,赶紧煮了半碗银翘散加梨皮,喝完没过半小时就安稳睡了,不过给孩子喂药要少量多次,别呛着才行。
说到熬药,这里头学问可大了,很多年轻人图省事买免煎颗粒,其实传统煎煮才能激发药效,砂锅加水没过药材两指宽,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就像炖鸡汤那样耐心,解表药煎15分钟就够了,补益药得煨上半小时,上次看张大爷把麻黄煮干了水,结果药效全无,白花冤枉钱。
治病期间饮食禁忌特别重要,羊肉、辣椒这些发热食物千万别碰,好比火上浇油,可以多喝山药粥、百合银耳羹,滋润肺部,记得要多叩背排痰,从下往上轻轻拍,帮助松动痰液,雾霾天出门记得戴口罩,这可比吃药管用。
最后提醒大家,中药虽好但别盲目自治,上个月诊所来了个小伙子,网上抄方子吃出腹泻,原来是把剂量搞错了,看病还得找正规中医把脉问诊,根据体质调整方子,毕竟每个人的情况就像指纹一样独特,对症才能药到病除。
现在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建议大家家里备点川贝粉、罗汉果这类食疗药材,平时用黄芪、麦冬泡水喝,增强肺气,记住老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把身体调养好了,比吃什么药都强,要是真遇上反复发烧、呼吸困难的情况,该去医院还得去,中西医结合才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