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痘到底是痤疮还是毛囊炎啊?”看来大家对这两个词有点懵,其实它们虽然都是皮肤问题,但根本不是一回事儿!今天咱就掰开了说,看完这篇保准你能分清楚,以后别再乱挤乱涂药了。
先搞明白:痤疮和毛囊炎到底啥关系?
很多人一看到皮肤上冒红疙瘩,就统称“痘痘”,但其实背后的原因差挺多。痤疮是毛孔堵了引发的炎症,而毛囊炎是毛囊被细菌感染后发炎,一个主要跟油脂分泌有关,另一个则是细菌搞的鬼。
举个例子:痤疮就像下水道堵塞,垃圾(油脂、角质)排不出去,堆积多了发炎;毛囊炎更像是管道里进了脏东西(细菌),直接把毛囊“炸”了,虽然看起来都是红疙瘩,但治法完全不同,搞错了可能越拖越严重!
【症状对比】这5个细节一看就知道!
-
长哪儿最多?
- 痤疮:最爱扎堆在油脂旺盛的地方,比如额头、下巴、鼻子周围,后背也常见。
- 毛囊炎:全身有毛的地方都可能中招,但脸上、脖子、大腿根这些潮湿闷热的部位更容易发作。
-
疙瘩长啥样?
- 痤疮:初期是小白头、黑头(粉刺),后期发展成红肿的大硬块,挤了可能有黄白色脓液。
- 毛囊炎:直接是红色丘疹,中间可能有脓点,像小火山口,一般个头比痤疮小,但疼得更明显。
-
痒不痒?
- 痤疮:通常不痒,但按下去会痛,尤其是发炎的硬块。
- 毛囊炎:可能轻微瘙痒,但更多是刺痛感,特别是出汗多的时候更难受。
-
会不会传染?
- 痤疮:不会传染,纯粹是自己皮肤问题。
- 毛囊炎:如果是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挠破了可能传染到其他部位,比如剃须后脖子烂一片就是典型例子。
-
持续时间?
- 痤疮:轻度的可能几周消掉,严重的囊肿型痤疮能赖好几个月,甚至留疤。
- 毛囊炎:轻的几天就好,但容易反复,尤其是爱拔毛、刮胡子的人。
为什么你会中招?原因差得远!
痤疮的“罪魁祸首”
- 油脂分泌过旺:青春期激素飙升,皮脂腺疯狂出油,毛孔根本来不及排毒。
- 角质堆积:老废角质堵在毛孔口,形成白头、黑头,进而发炎变红痘。
- 痤疮丙酸杆菌:这种细菌在堵死的毛孔里疯长,导致炎症加重。
- 熬夜、压力、饮食:奶茶炸鸡吃多了,熬大夜追剧,第二天必爆痘!
毛囊炎的“导火索”
- 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比如刮胡子刮破、脱毛后护理不当。
- 真菌感染:马拉色菌在潮湿环境下繁殖,比如夏天穿紧身衣捂出的红疙瘩。
- 化学物质刺激:洗发水、沐浴露没冲干净,残留在毛囊口刺激发炎。
- 免疫力下降:长期熬夜、感冒时,皮肤抵抗力差,容易被盯上。
【自救指南】分不清的话试试这几步!
-
轻度痤疮:
- 早晚用温和洗面奶洗脸,别使劲搓!
- 局部点涂含水杨酸或壬二酸的祛痘膏(比如宝拉珍选、理肤泉)。
- 少吃高糖高油,多喝水,别用手摸脸!
-
轻度毛囊炎:
- 保持皮肤干爽,出汗及时擦干,穿透气衣服。
- 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抗菌)或酮康唑软膏(抗真菌),一天1-2次。
- 别挤压!否则可能感染扩散,烂一片!
-
分不清or反复发作怎么办?
- 赶紧去医院!医生可能会开口服抗生素(如多西环素)或维A酸类药物(痤疮常用),真菌感染则需要抗真菌药。
- 千万别自己乱刷酸、挤痘,小心留疤!
真实案例:错把毛囊炎当痤疮,后果有多惨?
我朋友小李之前胸口长了几颗红疙瘩,以为是痘痘,狂涂祛痘药膏,结果越涂越肿,疼得睡不着,后来去医院才知道是细菌性毛囊炎,已经感染扩散了……医生开了抗生素口服+外用药,两周才压下去。
教训:如果疙瘩突然爆出来、疼得厉害,或者涂祛痘产品没用,赶紧停手就医!
日常预防:记住这4招,皮肤少遭罪!
-
别瞎折腾皮肤:
- 脱毛后及时镇静(比如用芦荟胶),别用手拔毛根。
- 刮胡子前用洗手液清洁刀片,刮完捈须后水。
-
管住手!
痤疮别挤,毛囊炎更不能抠,指甲缝全是细菌!
-
分开护理:
脸上长痘用祛痘套装,身上毛囊炎用抗菌身体乳(比如含茶树油成分)。
-
增强免疫力:
每天睡够7小时,多吃维生素B、锌(坚果、鱼类),皮肤扛揍能力直线up!
最后唠叨一句
痤疮和毛囊炎虽然都是小红疙瘩,但一个是“油堵了”,一个是“菌作妖”,分清楚才能对症下药,不然乱涂药可能越搞越糟!如果实在拿不准,拍张照去皮肤科挂号,花20块钱买个安心,总比烂脸强吧?
**你分清了吗?评论区说说你的战“痘”故事,揪3个小伙伴送控油洁面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