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刷到有人说"含氟牙膏会闷痘",吓得我赶紧看了看自己的牙膏成分表,作为常年战痘人士,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掰扯清楚,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把含氟牙膏和痤疮之间的恩怨情仇讲明白。
先说结论:别急着扔牙膏!氟元素本身和致痘没半毛钱关系,真正可能惹祸的是牙膏里偷偷藏起来的几个"小坏蛋",就好比火锅底料本身不上火,但辣椒花椒凑一起就够呛,牙膏里的清洁成分才是皮肤的"麻辣考验"。
那些年我们冤枉过氟同学,氟化钠/单氟磷酸钠这些成分,本职是给牙齿穿防弹衣,在口腔里形成保护膜对抗蛀牙,它们既不会跑到毛孔里堵车,也不会刺激皮脂腺开派对,但为啥总有人用完牙膏爆痘?重点要盯紧配料表里的表面活性剂。
就拿最常见的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SLES)这货简直就是皮肤的刺激器,想象下每天两次把洗洁精糊在嘴角,那些泡泡虽然能带走食物残渣,但也会把脸颊皮肤的保湿油脂洗得干干净净,角质层一缺水,毛孔直接开启报警模式,白头粉刺就这么冒出来了。
更别说有些牙膏还加了薄荷醇、水杨酸这种猛药,薄荷醇涂在破损痘痘上就像往伤口撒风油精,刺痛感会让炎症雪上加霜,水杨酸倒是能去角质,但停留在皮肤上超过两分钟,分分钟让你体验什么叫"酸爽焕肤"。
举个身边人的真实案例,我闺蜜去年突然下巴狂冒闭口,各种祛痘膏都不管用,后来发现罪魁祸首是新换的美白牙膏,里面掺着1%的水杨酸,停用后配合温和洁面,不到两周皮肤就恢复平静,这说明什么?不是氟在搞鬼,是配方里的附加成分在作妖。
那该怎么办呢?三个实操建议记好了:第一,油皮/痘肌优先选不含SLS/SLES的牙膏,看配料表前三位有没有"月桂酰"开头的成分;第二,刷牙后务必用清水多漱两遍,别让牙膏泡沫在脸上逗留;第三,试试儿童牙膏,这类产品通常温和到连婴儿都能用,虽然口味奇怪但真能保平安。
说句大实话,比起纠结牙膏里的氟,更该盯住你的洗面奶和护肤品,毕竟牙膏接触皮肤也就几分钟,而乳液面霜可是要在脸上驻扎一整晚的,与其担心刷牙那点事,不如好好反思下是不是卸妆没卸干净,或者枕头套该换了。
最后唠叨一句,真要是换了温和牙膏还疯狂冒痘,赶紧去看医生,这种情况可能是内分泌在拉警报,千万别自己瞎折腾,科学护肤的第一步,就是别让道听途说的谣言收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