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感觉身体沉重、困倦乏力?舌头边缘还有齿痕?这可能是湿气在作怪!很多人花大价钱买保健品祛湿,却不知道有一种平价中药——土茯苓,早在《本草纲目》里就被李时珍称为"祛湿猛将",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藏在深山里的祛湿宝藏。
土茯苓到底是何方神圣?
在云南深山的老林子里,有经验的药农会挖出一种酷似红薯根的药材,表面黄褐色还带着须根,掰开断面竟是雪白的,这就是地道的土茯苓,别名冷饭团、仙遗粮,每年秋冬季节采挖品质最佳,它不像人参那样娇贵,在南方潮湿地带的溪边、山坡就能野生生长,生命力极强。
老中医常说:"十人九湿,百病皆由湿起。"我认识一位常年在工地干活的包工头老陈,每到梅雨季节就关节肿痛,去医院查是痛风,后来老中医给他开了个土方子:60克土茯苓配30克薏米炖猪骨,连喝半个月,关节居然不疼了,这可不是个别案例,现代研究发现,土茯苓含有的落新妇苷能促进尿酸排泄,对痛风性关节炎确实有改善作用。
千年祛湿智慧藏在哪?
《本草再新》记载土茯苓"祛湿热,利筋骨",可不是随便说说,我邻居王阿姨每到春天就浑身瘙痒,抓得红彤彤的,老中医让她用鲜土茯苓切片擦患处,三天就不痒了,原来这白色汁液含有鞣质和树脂,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付湿疹、皮炎特别管用。
最神奇的是它的解毒功效,以前走街串巷的游医,遇到梅毒患者就给熬土茯苓汤,现在研究证实,其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都有抑制作用,去年新冠期间,不少中医抗疫方子里都藏着土茯苓的身影,既能扶正祛邪又不伤脾胃。
厨房里的祛湿密码
别看土茯苓长得土,却是厨房里的百搭高手,广东人爱用它煲龟汤,选半斤鲜土茯苓切块,配上一斤巴西龟,加姜片炖2小时,汤色如琥珀,喝上一碗,第二天上厕所你会发现小便特别清亮,这是身体在排湿毒呢。
懒得炖汤的上班族,可以试试土茯苓五指毛桃茶,各取15克煮水代茶,加点红枣调味,每天喝两壶,连续一周,你会惊喜发现晨起不再舌苔厚腻,记得要用陶瓷锅煮,铁锅会破坏药性。
这些坑千万别踩!
虽然土茯苓好,但也不是人人适合,有个小伙子听说它能治痘痘,连着三个月当茶喝,结果喝出胃寒腹泻,中医讲究辨证,阴虚津亏、体质虚寒的人要慎用,建议先用10克试喝,观察反应再调整剂量。
市面上假货不少,有些商家用菝葜根冒充,正宗的土茯苓断面细腻有粉性,煮熟后黏牙不明显,买的时候记住三个诀窍:表皮有明显横皱纹、断面雪白带筋脉、嚼起来微涩带甘。
祖传小秘方大公开
• 风湿痛:土茯苓50克+威灵仙20克,泡酒擦患处 • 痘痘肌:土茯苓粉+蜂蜜调敷,睡前捈薄薄一层 • 水肿腿:土茯苓30克+冬瓜皮20克,煮水泡脚
上个月我妈腰疼复发,我用土茯苓30克、杜仲15克、猪腰子1对炖汤,连喝三天,她说晚上睡觉不用翻来覆去找姿势了,不过要提醒的是,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最好咨询医生,毕竟每个人体魄不同。
这味在山林间默默生长的草根药,承载着千年祛湿智慧,下次去中药店,不妨抓些土茯苓回家,让它帮你扫清体内湿浊,记住万物皆需平衡,祛湿虽好,也别忘了搭配健脾食材,毕竟脾才是运化水湿的根本,关注我,下期教你辨认真正的野生土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