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脸上的痘到底是螨虫引起的还是普通痤疮啊?"这大概是每个被皮肤问题困扰的人最常问的问题,作为从业十年的皮肤科主任,我发现很多人把毛囊虫皮炎和痤疮混为一谈,结果用错方法越来越严重,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两种"战痘"路上的拦路虎,教你几招精准打击的绝活。
【显微镜下的真凶】 先说个吓人的数据:90%成年人脸上都寄生着毛囊蠕形螨,它们就像住在毛孔里的"钉子户",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小虫子平时靠吃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过日子,但当它们数量超标(每平方厘米超过5条)就会引发炎症,这就是毛囊虫皮炎,而痤疮呢,说白了就是毛孔堵车+细菌感染的连锁反应,白头黑头是前奏,红肿痘痘是高潮,处理不好还会留下月球表面般的痘印。
【照妖镜自查指南】 早上起床别洗脸,拿透明胶带在鼻翼两侧粘几下,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看到扭来扭去的小虫子,恭喜你喜提"养螨大户"称号,当然咱普通人没这设备,最简单的判断方法看发作规律:毛囊虫皮炎最爱在熬夜后、吃辣后突然爆痘,而且集中在鼻周三角区;痤疮则更偏爱额头、下巴这些T区油窝,来得慢但持久战。
【成分党必备攻略】 对付毛囊虫,甲硝唑凝胶就像降维打击的武器,但要注意薄涂且避开白天(遇光分解),更狠的是硫磺皂,每天早晚用来洗鼻翼,那感觉就像给螨虫做桑拿,不过重口味警告:用完脸会比砂纸还干,必须立刻涂保湿霜,痤疮党记住三大金刚成分:水杨酸负责拆墙脚疏通毛孔,壬二酸既能消炎又能控油,茶树精油专治红肿将军,但千万别叠罗汉使用,否则脸皮受不了会起义的。
【生活作息的隐形杀手】 熬夜追剧时,毛囊虫正在毛孔里开party,它们最喜欢深夜食堂(你分泌的油脂),所以十一点前睡觉比啥护肤品都管用,爱吃甜食的注意了,蛋糕奶茶会让皮脂腺疯狂加班,给螨虫送豪华套餐,建议把饮料换成金银花茶,零食换成南瓜籽,这些都是天然驱螨剂,对了,记得每周用开水煮毛巾,那些藏在纤维里的螨虫可比蟑螂更难缠。
【医院的秘密武器】 当你发现普通药膏搞不定的时候,该请出大招了,医美界的光子嫩肤不仅能灭螨还能收缩毛孔,做完瞬间体会什么叫"抛光脸",针对痤疮的黄金射频微针更厉害,直接端掉皮下囊肿老巢,不过这些项目都有门槛:毛囊虫治疗要连做3次才有效果,痤疮护理得像伺候祖宗一样严格防晒。
说个真实案例:上周有个小哥满脸红包来看诊,坚持说是上火,检查结果毛囊虫密度超标十倍,原来他长期用女朋友的粉扑不清洗,这里划重点:化妆品工具比马桶还脏,底妆产品三个月必须换,刷子要备酒精喷雾定期消毒。
最后教大家个土方鉴别法:停用所有护肤品三天,如果痘痘不减反增,大概率是痤疮;要是冒更多小脓包,八成是螨虫在狂欢,记住不管是哪种皮肤问题,持续发炎超过两周就必须看医生,毕竟脸只有这一张,可别拿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