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个是痤疮还是青春痘啊?"每次坐诊都能听到年轻患者类似的疑问,其实这个困惑背后藏着不少学问,今天就带大家彻底理清楚这对让人迷糊的皮肤问题。
从医学角度看本质 痤疮才是正式的医学名词,而青春痘更像是民间俗称,就像"新冠肺炎"和"武漢肺炎"的区别,指的都是同一个疾病,在皮肤科教科书里,你绝对看不到"青春痘"这三个字样,但在老百姓的日常对话中,这两个词经常混着用。
那些年我们误会的事 记得我刚开始学医时,总觉得长痘就是青春期专利,直到有次接诊了位35岁的银行主管,他满脸焦虑地说:"医生,我这把年纪怎么还长青春痘?"其实这种情况太常见了,现在叫"成人痤疮"更准确,数据显示,25岁以上人群痤疮发病率超过40%,这说明它根本不是年轻人的专属。
藏在皮肤里的真相 放大镜下看痤疮,其实是毛囊皮脂腺的"交通堵塞",过量分泌的油脂混合角质细胞,像堵住的下水道一样形成粉刺,当痤疮丙酸杆菌在这个封闭环境开派对,就会引发红肿发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炎性丘疹、脓疱,而所谓的白头、黑头粉刺,都是这个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
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别以为长痘只是面子问题,临床发现,反复长痘可能反映体内激素失衡,特别是女性经期前爆痘、下巴反复长脓疱的情况,还有人长期熬夜后爆发的囊肿型痤疮,其实是身体在抗议作息紊乱,我遇到过最夸张的案例是外卖小哥,因为长期吃高油盐食物,整个后背长满结节囊肿。
战"痘"误区大盘点 这些年见过太多患者掉进这些坑:用手挤痘导致颅内感染的快递小哥;听信偏方用牙膏敷脸结果灼伤的大学生;每天洗5次脸破坏屏障的白领...最危险的是乱用激素药膏,虽然短期见效快,但停药就复发,还会造成皮肤萎缩,甲硝唑凝胶、过氧苯甲酰这些成分才是正规军。
分龄护理指南 • 青春期(12-18岁):重点控油+温和清洁,推荐氨基酸洁面搭配水杨酸棉片,出油多的部位局部点涂。 • 青年期(19-25岁):注意防晒+抗炎,这个阶段痘印修复很重要,含烟酰胺的护肤品能帮大忙。 • 成年期(26+):调节内分泌+维稳修复,女性建议做激素六项检查,配合口服维生素B族。
医院治疗那些事 轻度痤疮(偶尔冒几颗):外用维A酸类药膏(注意只能晚上用) 中度炎症(红肿痛痘):夫西地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 严重囊肿(摸起来硬邦邦):需要口服异维A酸(备孕期禁用) 特别提醒:刷酸治疗必须去正规医院,某书教程毁脸案例太多了!
生活细节决定成败 枕头巾每周换洗比用什么贵妇面膜都重要 奶茶糖分会让胰岛素飙升加剧出油 头发长时间贴脸容易引发发际线痤疮 游泳后及时清洁,氯元素会刺激皮肤
看着诊室里形形色色的痤疮患者,最大的感触是:与其纠结叫痤疮还是青春痘,不如早点正视皮肤问题,那些因为长痘自卑到不敢抬头的少年,因为痘印焦虑失眠的职场人,都在提醒我们——正确认知才能科学战痘,下次再看到冒出的小红点,别急着往脸上抹各种东西,先想想最近是不是熬夜加班、火锅配冰饮、卸妆不彻底这些诱因吧,毕竟皮肤是身体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