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中医馆还赚钱吗?""红日中医诊所加盟是不是骗人的?"作为一个在医疗行业摸爬滚打8年的从业者,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
中医赛道为啥突然火了? 这两年大家明显感觉身边中医馆变多了对吧?我丈母娘楼下原本卖奶茶的铺子,上个月突然改成"XX养生堂",这不是巧合,卫健委数据显示,223年中医类医疗机构增速达到12%,远超其他医疗业态,为啥呢?
-
政策红利砸下来:国家这几年光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就拨了200亿,各地还有装修补贴、税收减免,就像我朋友在深圳开的诊所,光设备采购就报销了30%。
-
老百姓需求变了:90后都开始保温杯里泡枸杞了,我认识的投行朋友现在周末都带娃去小儿推拿,我们诊所去年接诊量里,35岁以下患者占比从30%涨到了48%。
-
轻资产创业趋势:比起开奶茶店动辄百万的加盟费,正规中医馆20万就能起步,我表弟在成都开的社区店,现在每月净赚5万多,比他那公务员媳妇收入还高。
红日和其他加盟品牌有啥不一样? 上周刚考察完红日的直营店,发现几个让我惊掉下巴的细节,他们的药柜用的是智能恒温抽屉,药材产地直接溯源到具体农户,连煎药机都能手机远程控制,这种配置在同行里绝对算"别人家的孩子"。
-
真金白银的扶持:别家加盟可能就给套VI设计,红日直接派运营总监驻店3个月,我见过最夸张的是南京加盟商,总部连前台接待话术都帮忙写,连员工生日会怎么策划都有手册。
-
医生资源不掺水:很多加盟品牌说专家坐诊,实际可能就是退休老大夫撑场面,红日有自己培养的青年医师梯队,每周三还有国医大师线上会诊,这在加盟界简直"作弊"。
-
获客套路够野:他们教加盟商用抖音拍"10秒把脉挑战",有个加盟店靠"AI面诊"小程序,3个月吸粉5万+,现在年轻人就吃这套,我亲眼见过00后排队测"中医体质"。
加盟前必须问清楚的5个问题 别光看招商手册上画大饼,我整理了业内人士才知道的门道:
-
区域保护到底保多少?红日是3公里内不批第二家,但有些品牌玩文字游戏,说"直径3公里"其实还是能开两家。
-
药品差价有多少?问清楚进价和指导售价,有些品牌在这上面加价50%,相当于每天在给总部打工。
-
培训是不是真的教技术?有的加盟培训就是走马观花,红日要求所有技师必须通过人社部认证考试,这个证在行业内很硬通。
-
退出机制怎么写?合同里有没有"冷静期"条款?我见过最坑的是某品牌收5万保证金,退加盟时要扣各种奇葩费用。
-
线上流量怎么分?现在很多患者都是网上找来的,一定要确认美团/抖音推广费谁承担,别到时候自己花钱给总部导流。
普通人怎么操作最稳妥? 我表姐去年加盟红日,现在在宁波开了3家店,她总结出一套野路子:
-
选址要"傍大腿":最好挨着社区医院或养老院,但别跟药店扎堆,她第二个店开在月子中心隔壁,现在60%客户是产妇调理。
-
服务做"反常识":别人都推艾灸,他们主打"中药咖啡",用黄芪枸杞做拿铁,小红书一发就爆了。
-
会员体系玩裂变:充2000送体检套餐,老带新送药膳汤包,现在她们店有300多个家庭年卡用户。
-
夜诊经济别错过:晚上7点后推出"加班族专属号",针灸推拿做半价,高峰期每天能多接20单。
警惕这些常见坑
-
过度承诺收益:凡是保证"年赚百万"的,直接拉黑,正规品牌最多说"平均回收周期18个月"。
-
天价加盟费:超过30万的基本可以不考虑,红日这类头部品牌加盟费也就15-25万区间。
-
强制捆绑进货:一定要争取自主采购权,有些品牌要求80%药材必须从总部买,价格比市场高30%。
-
隐形收费项目:装修押金、系统使用费、节日促销费...这些都要白纸黑字写进合同。
实地考察的小窍门
-
突击检查直营店:工作日早上9点去,看真实客流,我探过某品牌直营店,上午半小时就3个顾客,这数据就很有参考价值。
-
蹲点配送车辆:注意药材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有些品牌给加盟商发临期药材。
-
假装应聘者:去总部面试技师岗位,既能考察培训体系,又能了解员工待遇。
现在中医加盟确实是个风口,但千万别头脑发热,建议先从区域代理做起,积累资源后再扩张,记住一句话:好品牌会给你留退路,坑货品牌才把路堵死,最近红日正在搞十周年补贴活动,设备费打7折,有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