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谈守正创新—解码岭南中药振兴背后的破局之道

一归堂 2025-08-12 科普健康 1607 0
A⁺AA⁻

清晨的阳光透过办公室百叶窗洒在案头的《本草纲目》上,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张忠德端起茶杯轻抿一口铁观音,茶香氤氲中开启了这场关于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深度对话,这位深耕杏林三十余载的中医人,如今正带领团队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找着属于岭南中医药的新坐标。

从田间到药房:构建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

“很多人以为抓中药就是抓把草叶子,殊不知道地药材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张忠德指着墙上悬挂的广东中药材地图介绍,粤北连州的何首乌、阳春砂仁、新会陈皮等地理标志产品背后,是整套严苛的质量追溯系统,在他推动下,全省已建立28个省级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像培育水稻良种般精心选育优质种源。

走进清远英德市的西洋参种植基地,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土壤湿度和光照强度,药农老李掏出手机展示他的“电子台账”:“从播种到采收,施肥打药都有记录,扫码就能看到全过程。”这种将现代农业技术植入传统种植的模式,正是广东打造“智慧药田”的缩影,目前全省超60%的规模化种植基地实现数字化管理,中药材抽检合格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

古方今用:让经典名方焕发时代生机

在省中医院的制剂室里,年轻的药师们正在调试智能煎药机,这里保存着三百多个院内制剂配方,既有传承百年的止咳散,也有针对现代人亚健康状态研发的安神膏方,张忠德特别强调:“我们不是简单照搬古方,而是用循证医学验证疗效。”近年来,广东筛选出50个疗效确切的经典名方进行二次开发,其中治疗流感的“粤抗感颗粒”已完成临床试验,即将获批上市。

这种守正创新的思路同样体现在人才培养上,每年举办的“岭南青年岐黄论坛”成为行业风向标,不仅邀请国医大师传授经方心法,还设置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分子生药学等前沿课程,刚参加完培训的年轻医师小林感慨:“原来把脉问诊也能结合大数据分析,这对提升临床精准度太有帮助了。”

跨界融合:中医药+催生新业态

漫步广州白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很难不被飘着淡淡药香的空气所吸引,化妆品企业的研发中心摆着三七面膜配方,食品加工厂正在调试灵芝孢子粉饼干,张忠德透露,广东正探索建立“中医药+”产业联盟,目前已促成27家药企与美妆、餐饮、文旅等行业跨界合作。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正在试点的“中医养生旅游专线”,游客可以在從化温泉体验药浴足疗,到罗浮山跟随道医学习导引术,还能品尝融入石斛汁的特色宴席,这种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变得可触可感,试点线路上线半年就接待了8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40%。

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的广东篇章

当被问及中医药国际化战略时,张忠德展示了一组数据:广东中药出口连续十年居全国首位,仅去年就向东盟国家出口超5亿美元,秘诀在于找准文化共鸣点——“我们教东南亚厨师用当归炖汤,比单纯卖药材更容易被接受。”现在马来西亚的超市里能买到现成的凉茶包,新加坡中医诊所推出的艾灸理疗套餐供不应求。

更深远的影响发生在学术层面,由广东主导制定的《岭南特色疗法国际标准》已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这意味着火针疗法、天灸疗法等传统技艺有了全球通行的操作规范,正在建设的中国—东盟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将成为面向海外培养本土化中医人才的重要基地。

暮色渐沉,采访结束时路过医院的治未病中心,看到不少白领正在体验耳穴压豆、三伏贴等特色疗法,张忠德望着络绎不绝的人群说:“中医药从来不是什么神秘主义,而是实实在在解决健康需求的智慧结晶。”这句话恰似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岭南中医药蓬勃发展的密码——既要守住千年传承的根脉,更要长出适应时代的枝叶。

从田间地头的道地药材到实验室里的创新制剂,从诊室飘散的药香到国际会议厅的理论碰撞,广东中医药人正在书写着传统医学现代化转型的生动样本,正如张忠德常说的那句话:“老祖宗留下的不是包袱,而是有待激活的宝藏。”在这片热土上,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正在碰撞出璀璨火花,照亮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未来之路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