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现代人最常见的亚健康状态,"脾虚"绝对榜上有名,整天没精神、胃口差、大便不成形、脸上冒油长痘……这些让人烦恼的小毛病,多半都跟脾胃功能弱有关,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中医对付脾虚的那些"法宝",从单味药材到经典方子,帮你把脾胃养得壮壮实实!
这些明星药材专治脾虚
党参绝对是补脾界的扛把子,它性平味甘,就像给疲惫的脾胃灌了杯温牛奶,特别适合长期劳累导致的食欲不振、四肢无力,要是你总感觉说话都没底气,稍微动一下就喘,抓把党参炖鸡汤最合适不过,不过要注意,湿热体质的人吃了可能会上火,这时候可以搭配点麦冬平衡。
说到祛湿健脾,茯苓可是个全能选手,这味药既能利水渗湿,又不会伤正气,简直是水肿型肥胖者的福音,早上起来脸肿眼泡的朋友,用茯苓煮粥喝上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身体轻盈不少,更妙的是它能双向调节,拉肚子时能止泻,便秘时又能通便,堪称肠道清道夫。
白术就像脾胃的守护神,专门修复受损的运化功能,很多上班族久坐不动,吃进去的东西消化不了堆在肚子里,这时候就需要白术来帮忙,它还能提升免疫力,经常感冒发烧的孩子,适当吃点白术做的糕点,慢慢就能增强体质,但阴虚火旺的人要慎用,毕竟它是温燥之品。
山药可以说是药食同源的代表,男女老少都能吃,新鲜的铁棍山药蒸着吃最养人,炒着吃也行,它最大的特点是补而不滞,既补脾气又益胃阴,特别适合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有个小秘诀:把山药打成糊糊,加点蜂蜜调匀,早晚空腹喝一勺,坚持一个月准能看到效果。
陈皮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却是理气健脾的好帮手,吃完饭觉得肚子胀闷的时候,泡杯陈皮茶特别舒服,广东人煲汤爱放新会陈皮不是没道理的,三年以上的陈皮挥发油含量高,化解油腻的效果杠杠的,需要注意的是,正在服用西药的人最好间隔两小时再喝陈皮水。
古方今用更有效
四君子汤堪称补脾基础款,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的组合看似简单,却暗含君臣佐使的智慧,这个方子就像给脾胃做了一次深度SPA,适合所有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怕冷的人可以把人参换成红参,容易上火的改用西洋参,灵活调整才能对症下药。
参苓白术散是升级版方案,在四君子基础上加了莲子、薏苡仁等食材,不仅补脾还能止泻,很多慢性肠炎患者反馈,连续服用半个月后,大便成型率明显提高,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现成的中成药颗粒,携带方便味道也不难喝。
香砂六君子汤则是针对胃动力不足设计的,如果你经常打嗝反酸,吃完东西就犯困,说明需要加强行气导滞的功能,木香和砂仁这对CP能唤醒沉睡的脾胃,让食物顺利往下走,不过孕妇要避开这个方子,因为砂仁有轻微活血作用。
吃药不如会吃
光知道吃什么还不够,怎么吃才是关键,早餐推荐小米山药粥,小米本身就是黄色入脾的食物,加上山药更是双剑合璧,做法很简单:一把小米洗净,半根山药削皮切块,一起放电饭煲里煮成粘稠状即可,坚持吃三个月,你会惊喜地发现舌苔变薄了,口气也清新了。
下午茶可以试试八珍糕,传统配方用茯苓、莲子、芡实各30克磨粉,混合面粉做成发糕,现在改良版可以用破壁机直接打碎,加适量红糖调味,这种点心既有饱腹感又不会增加脾胃负担,特别适合加班族垫肚子。
炖汤方面首推黄芪当归鸡汤,选一只土鸡剁块焯水,放入黄芪20克、当归5克、红枣3颗,小火慢炖两小时,这款汤既能补气又能养血,产后虚弱或者大病初愈的人喝了恢复得快,记住撇掉浮油再喝,避免过于滋腻影响消化。
这些细节要注意
买药材千万别贪便宜去路边摊,正规药店的质量才有保障,有些不良商家会把提取过的残渣当正品卖,这样的药材有效成分大打折扣,辨别方法很简单:闻气味是否纯正,看断面颜色是否正常,摸质地是否坚实。
服药时间也有讲究,补脾药最好在饭前半小时服用,这样药物能充分接触胃黏膜发挥作用,如果是消食导滞类的成药,那就饭后立即服用,趁着食物还在胃里赶紧分解。
最后强调一点:任何药物都不能代替规律作息,晚上十一点前睡觉比吃什么补药都管用,熬夜最伤脾气,每天抽出半小时散步,微微出汗的状态最能激发阳气生发,脾胃喜欢温暖讨厌寒凉,夏天也要少吃冰激凌,冬天注意腹部保暖。
说了这么多,其实养护脾胃的核心就是"三分治七分养",与其等到出现症状才急着找药吃,不如从现在开始养成好习惯,下次再遇到消化不良的情况,不妨先试试食疗调理,必要时再请专业中医师辨证开方,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