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中医爱好者、医学生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点实在的——中医外科学里那些让人头疼又不得不记的方歌!都知道中医外科讲究“理法方药”,而方歌就是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不管是备考还是临床翻书查方子太慢?把经典方歌刻进脑子里,看病开方效率直接翻倍!下面我就把这些年整理的核心方歌一股脑儿分享给大家,全是干货,建议收藏慢慢啃!
疮疡篇:从阳证到阴证,方歌串起治则链
先说最常见的“疮疡”,这可是中医外科的重头戏,首推仙方活命饮,堪称“疮疡之圣药”,它的方歌朗朗上口:“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你看,金银花清热解毒当先锋,当归、陈皮理气活血,白芷散结消肿,乳香没药止痛,穿山甲、皂角刺像小铲子一样把脓毒往外透——这不就是针对阳证疮疡初期红肿热痛的完美组合吗?临床上遇到疖子、蜂窝织炎刚起来的时候,只要辨证准,用它准没错。
要是疮疡拖久了,气血不足开始收不了口,就得请出托里消毒散,方歌是“托里消毒参术芪,苓芎归芍桔银齐,皂角升柴同石葛,扶正祛邪溃脓宜”,这里人参、黄芪补气固本,茯苓、白术健脾助运,川芎活血行滞,配合少量银花清余毒,就像给身体加了“助推器”,让正气足了能把脓毒托出来,适合那种伤口不红不肿、流着清稀脓水的总也不愈合的情况。
还有阴证的代表阳和汤,专治“贴骨疽”“流注”这些寒痰凝结的慢症,方歌“阳和汤法解阴凝,鹿胶桂麻姜炭行,白芥甘草同煎服,温补通滞效堪旌”一定要记牢,熟地、鹿角胶大补精血,肉桂、姜炭温通血脉,麻黄宣通腠理,白芥子搜皮里膜外的痰核,整首方像冬日暖阳融化坚冰,对现代说的慢性骨髓炎、骨结核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乳房疾病:产后哺乳痛点全覆盖
哺乳期妈妈最怕什么?非乳腺炎莫属!急性期的瓜蒌牛蒡汤必须记住:“瓜蒌牛蒡医乳痈,栀豉银花柴草攻,连翘花粉黄芩入,疏肝清胃解毒丰”,瓜蒌宽胸散结,牛蒡子疏散风热,栀子、黄芩清胃火,柴胡疏肝气——哺乳期情绪不畅+乳汁淤积引发的红肿热痛,这个方子直击要害。
要是形成脓肿还没破溃,透脓散就该上场了:“透脓散治脓成难,芪归山甲皂刺攒,芎蒡力薄须加引,脓随毒泄体自安”,黄芪托毒外出,当归养血活血,穿山甲、皂角刺穿透脓腔,川芎行气导滞,简单四味药却能把深部的脓液“引”出来,比单纯切开引流更符合中医“扶正祛邪”的思路。
至于乳腺增生这类慢性病,逍遥蒌贝散很常用,方歌“逍遥蒌贝治乳癖,丹皮栀赤夏枯施,昆布海藻化痰结,疏肝理气痛自消”,在逍遥散疏肝的基础上,加瓜蒌、贝母化痰散结,丹皮、栀子清郁热,夏枯草软坚散结,昆布、海藻咸寒软坚,对经前乳房胀痛、摸到结节的患者特别对症。
皮肤病:瘙痒湿疹有妙方
皮肤科最折磨人的就是反复发作的湿疹、荨麻疹,湿热型的龙胆泻肝汤加减几乎是标配,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清利肝胆湿热排”,龙胆草大苦大寒直折肝胆实火,黄芩、栀子清热燥湿,泽泻、车前子引湿热下行,当归养血润燥防伤阴,对渗出多、瘙痒剧烈的急性湿疹效果立竿见影。
慢性湿疹皮肤增厚脱屑的,要用当归饮子养血祛风,方歌“当归饮子治血燥,四物荆防芪草捎,何首乌兼刺蒺藜,祛风止痒效力高”,四物汤打底补血,黄芪益气固表,荆芥、防风祛风止痒,首乌藤养血通络,刺蒺藜平肝息风,特别适合秋冬季节皮肤干燥、抓痕累累的患者。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个难题,这时候可以试试桃红四物汤合五灵脂蒲黄,虽然没固定方歌,但原理很清楚: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川芎行气活血,生地凉血,五灵脂、蒲黄化瘀止痛,再酌加延胡索、乳香没药增强止痛效果,很多患者反映服药后刺痛感明显减轻。
肛肠病:内外痔瘘各有招
痔疮发作起来坐立不安,内痔出血为主的用脏连丸,方歌“脏连丸用猪大肠,黄连槐角共粉藏,清热燥湿凉血止,便血鲜红此方良”,黄连、槐角清大肠湿热,猪大肠以形补形,做成蜜丸缓缓发挥药效,对ⅠⅡ期内痔便血效果显著。
外痔肿痛明显的,凉血地黄汤更合适,方歌“凉血地黄治外痔,生地丹皮赤芍施,黄芩黄连栀子柏,清热凉血肿痛止”,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活血,三黄(黄芩、黄连、栀子)清热泻火,侧柏叶凉血止血,配合外用金黄膏外敷,很快就能缓解肛门灼热疼痛。
肛瘘手术前后常用青蒿鳖甲汤预防复发,方歌“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青蒿透虚热,鳖甲滋阴潜阳,知母、丹皮清伏热,生地养阴生津,对于肛瘘术后低热、创面渗液不止的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促进愈合的作用。
周围血管病:脱疽脉管炎别慌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早期表现为肢体发凉怕冷,这时要用阳和汤温经散寒(前面讲过),到了营养障碍期,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就需要顾步汤加减,方歌“顾步汤中参芪归,石斛鸡血藤牛膝,丹参赤芍桃红入,益气活血通脉奇”,黄芪、党参补气推动血行,当归、鸡血藤养血通脉,丹参、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引药下行,对改善下肢缺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