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最近后台收到不少家长留言,说孩子腿上突然冒出一片片红点点,压下去也不褪色,去医院一查说是“过敏性紫癜”,一听这名字就让人紧张——又是过敏又是出血点的,到底严不严重?该咋治才好?今天咱们就从中医的角度好好唠唠这个病,把大家关心的问题一次性说清楚。
先说说为啥会得这个病,在中医眼里,人体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哪个零件出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过敏性紫癜的核心问题其实是“血不循经”,简单来说就是血液没在血管里好好待着,跑到外面去了,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最常见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外感邪气入侵,比如春天风大夹带着燥热,或者夏天暑湿交蒸,这些外来的“敌人”钻进身体后,会搅乱气血运行;二是脾胃功能失调,很多小朋友爱吃冷饮零食,把脾胃搞坏了,脾主统血的功能变弱,就像水库闸门松了,血就容易漏出来;三是体内有伏火,有些体质偏热的人,平时爱着急上火,内热灼伤脉络,也会导致出血,这三个原因往往不是单独行动,而是互相勾结,共同作祟。
再看典型的表现,最明显的当然是皮肤上的紫癜,刚开始可能是针尖大小的小红点,慢慢变成暗紫色的斑块,摸上去平平整整,按压不会退色,有意思的是,这些皮疹有个特点叫“对称分布”,两条腿、胳膊上出现的位置差不多,像是照镜子一样,除了皮肤之外,还可能伴随关节疼痛(尤其是膝盖脚踝)、肚子疼甚至便血,少数严重的会影响到肾脏,出现尿蛋白阳性,中医把这些症状归为不同的证型:如果是刚发病,伴有发热咽痛、口渴舌红,属于“风热伤络”;如果皮疹颜色深紫、大便干结、口臭明显,多是“血热妄行”;要是反复发作,神疲乏力、食欲差,那就是“气不摄血”了。
说到治疗,中医讲究“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急性发作期,首要任务是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常用的经典方剂有犀角地黄汤加减,里面的水牛角代替犀角,配合生地、丹皮、芍药等药材,既能清热又能活血散瘀,对于伴有咽喉肿痛的患者,会加金银花、连翘增强解毒利咽的作用;如果有腹痛腹泻,则会加入木香、白芍缓解痉挛,到了恢复期,重点就要转到健脾益气上了,这时候常用归脾汤打底,黄芪、党参补脾气,当归、龙眼肉养心血,再加上茯苓、陈皮理气化痰,帮助身体重建防御屏障。
除了吃药,外治法也能派上大场,针灸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效果,拔罐疗法特别适合那些背部发紧、容易疲劳的患者,通过负压吸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还有中药熏洗,用艾叶、红花、忍冬藤煮水泡脚,既能舒缓情绪,又能帮助消散皮下瘀滞。
日常护理同样关键,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发物,像辣椒、羊肉、海鲜这些都暂时忌口,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山药羹,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梨子,但芒果、菠萝这种容易引起过敏的最好少吃,作息方面一定要保证充足睡眠,晚上十一点前入睡,因为夜间是肝脏藏血的时间,良好的休息有助于修复受损的毛细血管,情绪管理也不能忽视,特别是青少年患者,学习压力大的时候病情容易反复,家长要多疏导沟通。
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两点误区:第一,不要以为出了疹子就是单纯的皮肤病,必须做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查,排除血小板减少或其他系统损害;第二,激素类药物虽然见效快,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大,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整体调节,减少复发率,如果出现剧烈腹痛、大量呕血或者肉眼可见的血尿,必须立即送医急救。
其实过敏性紫癜并不可怕,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调养方法,中医把它看作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在的失衡状态,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注意饮食起居,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康复,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正在焦虑的家人们,记得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