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凉别硬扛!老中医教你几招暖脑袋,驱散寒气一身轻​

一归堂 2025-08-13 科普健康 1614 0
A⁺AA⁻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明明穿得不少,可脑袋顶上总觉得冒凉风,像是有人往脑门上浇了勺冰水,尤其是后脑勺那块儿,冷飕飕的感觉直往骨头缝里钻,这种头部发冷的情况,看着不起眼,实则藏着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今天咱们就唠唠这事儿背后的门道,再给大伙支几招实实在在的中医调理办法。​

为啥脑袋会莫名发冷?根源在这儿​

中医讲究 “头为诸阳之会”,意思是头部是人体阳气汇聚的重要部位,正常情况下,充足的阳气能让脑袋暖暖乎乎的,要是出现头部发冷,多半是阳气出了状况,最常见的就是外感风寒,现在人贪凉成风,夏天空调对着吹、冬天帽子戴得薄,风寒邪气趁虚而入,就像个狡猾的 “小贼”,专门往人体最薄弱的地方钻,头部作为暴露在外的部位,首当其冲被侵袭,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自然就感觉发冷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自身阳气不足,有些人天生体质偏虚,再加上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耗损了大量阳气,想象一下,身体的 “小火苗”(阳气)本来就弱,还得拼命供给全身能量,到了头部这个 “高处”,热量就更不够用了,能不冷吗?情绪也有很大影响,长期压力大、焦虑抑郁,会让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到脾胃运化功能,无法将食物转化为足够的气血去滋养头部,也会引发头部发冷的症状。​

生活里的暖心小妙招,赶走头部寒意​

想要改善头部发冷,其实不用急着吃药,先从日常生活入手,效果往往出乎意料的好。​

先说保暖这件事,很多人觉得只要身上不冷就行,其实不然,出门的时候一定要戴顶合适的帽子,最好是那种能遮住耳朵和后颈的款式,中医认为 “耳部有诸多经络通过”,保护好耳朵也是在守护头部的温度,晚上睡觉前可以用温热的水泡脚,水位没过脚踝,泡到微微出汗为止,脚底有很多穴位与头部相连,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提升全身包括头部的阳气。​

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梳梳头,别小看这个动作,它可是传承千年的养生智慧,用手指代替梳子,从前额往后脑勺方向轻轻梳理,每次梳几十下,这样做不仅能刺激头皮上的经络穴位,还能疏通气血,让头部得到充分的滋养,特别是感觉头部发冷的时候,梳完立刻就能感觉到一股暖流涌上来。​

饮食上也要多加注意,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像冰淇淋、生鱼片这些最好少吃,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比如生姜、红枣、桂圆等,早上起床后喝一杯姜枣茶是个不错的选择,做法很简单,取几片生姜和几颗红枣,煮开后代茶饮,生姜能驱寒暖身,红枣补气养血,两者搭配在一起,对缓解头部发冷很有帮助。​

找准穴位按一按,头部快速回温​

中医有个神奇的本领,那就是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机能,针对头部发冷的问题,有几个关键穴位值得重点照顾。​

百会穴可以说是头部的核心穴位,它位于头顶正中央,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每天早晚用食指指腹按压这个穴位,力度以感到轻微酸胀为宜,每次按揉3 - 5分钟,百会穴是督脉上的穴位,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经常刺激它能很好地升提阳气,温暖头部。​

风池穴也不能忽视,它在脖子后面,枕骨下方两侧凹陷处,找到这个穴位后,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按揉,同样保持3 - 5分钟,风池穴是祛风要穴,对于因受风引起的头部发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而且这个穴位靠近颈部血管和神经,按摩时能明显感觉到头部放松舒适。​

太阳穴大家都很熟悉,就在眉梢与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的地方,当头部发冷伴有头痛时,轻轻地用指尖打圈按摩太阳穴,能有效减轻不适症状,这三个穴位相互配合,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头部发冷的情况越来越少。​

对症食疗方,吃出暖烘烘的脑袋​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疗方案,如果是单纯的风寒型头部发冷,可以试试葱白豆豉汤,准备适量的葱白(带须更好)、淡豆豉和生姜片,加水煮沸后小火慢炖十分钟左右即可饮用,这道汤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能帮助排出体内的风寒之气。​

若是由于气血虚弱导致的头部发冷,则推荐当归黄芪鸡汤,选用土鸡一只,加入适量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一起炖煮,鸡肉富含蛋白质,易于消化吸收;当归补血活血,黄芪补气固表,二者相结合能够有效补充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从根本上解决头部供血不足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如果尝试了一段时间之后仍然没有明显改善,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专业的医生意见,毕竟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嘛!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温暖的大脑壳,告别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