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门诊里扎堆出现的"大脸娃娃"让不少家长揪心——流行性腮腺炎又双叒叕来了!看着宝贝们肿得像发面馒头似的小脸,当爹妈的心都要碎了,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医宝库里藏着不少对付这个病的好办法,今天就给大家掰扯掰扯中医治疗腮腺炎的五大绝活,都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安全有效招数。
【第一式】内服汤药断病根
要说中医治病最拿手的就是辨证论治了,腮腺炎在中医眼里属于"痄腮"范畴,多是外感风温邪毒引起的,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热毒壅盛型,这时候就得请出经典名方普济消毒饮,黄芩、黄连这些苦寒药就像消防员一样扑灭体内的火苗,连翘、板蓝根则是清热解毒的急先锋,要是碰上孩子发烧特别厉害,加点生石膏准没错;咽喉肿痛明显的,配上射干、山豆根效果杠杠的。
记得有个小患者刚来时脸蛋烫得能煎鸡蛋,开了三副药下去,不仅退烧了,连吃饭都香了,不过这里要划重点:儿童用药剂量可得严格按体重算,千万别自己在家乱抓药,一般建议每天喝两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这样既能保证药效吸收,又不会刺激肠胃。
【第二式】外敷药膏消肿胀
见过农村老太太用仙人掌捣烂敷脸吗?这可是祖传的智慧结晶!现代改良版的外敷疗法更方便卫生,取新鲜蒲公英洗净晾干,加上少量食盐碾成泥状,薄薄的敷在肿胀部位,再用纱布固定好,这招利用的是蒲公英清热解毒的特性,配合食盐软坚散结的作用,很多家长反馈敷完当天就能感觉肿块变软了些。
还有个懒人必备的现成药——如意金黄散,用温水调成糊状,像涂面膜那样均匀覆盖患处,注意避开眼睛周围,这种中成药已经配好了大黄、姜黄等成分,消炎止痛的效果很靠谱,提醒一句:皮肤敏感的孩子要先在手腕内侧试敏,出现红痒就赶紧洗掉。
【第三式】银针泄热立竿见影
说到针灸很多人害怕,但其实选对穴位一点都不疼,颊车穴就在咬肌隆起处,张嘴时凹陷的位置,用毫针快速刺入后轻轻捻转,酸胀感瞬间就能传导到整个脸颊,配合合谷穴这个万能止痛穴,往往刚扎完针就能看到肿胀开始消退。
去年冬天接诊过个急性发作的高中生,当时半边脸已经肿得睁不开眼,给他扎了双侧颊车加少商穴放血,十分钟后居然能眯着眼睛做鬼脸了!当然不是每次都这么神速,但多数患者在针刺后都会明显感觉胀痛减轻,需要注意的是,要找正规中医师操作,毕竟面部神经丰富,深浅把握很重要。
【第四式】食疗调养防复发
生病期间的饮食大有讲究,推荐两款家常食疗方:一是绿豆薏米粥,把绿豆和薏米按1:2比例煮烂,加少许冰糖调味,既能清热利湿又容易消化;二是冬瓜海带汤,选带皮冬瓜连籽一起炖,搭配泡发的海带,利尿消肿的效果特别好。
忌口清单也得记牢:酸涩收敛的食物像山楂、乌梅暂时别碰,海鲜河鲜等发物也要少吃,有个贴心小技巧:让孩子含服西洋参片或者嚼两颗话梅,能促进唾液分泌缓解口干,恢复期可以用山药炖排骨补补脾胃,增强体质才能少生病。
【第五式】推拿手法疏经络
这套简易推拿适合居家操作:先用拇指指腹从太阳穴往耳垂方向轻推50次,接着揉按翳风穴(耳垂后方凹陷处)3分钟,最后沿着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梳理10遍,动作要轻柔缓慢,以局部微微发热为宜。
教大家个自测方法:如果摸到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以在天井穴(上臂内侧屈肘时的凹陷处)重点按揉,我家闺女小时候每次感冒发烧我都给她做这套推拿,配合泡脚发汗,很多时候都能把病毒扼杀在萌芽状态,记住力度控制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哭闹反抗就别勉强了。
说了这么多方法,最关键的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腮腺炎虽然多数预后良好,但也要小心并发症,特别是男孩子并发睾丸炎的风险,建议大家平时多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发现单侧或双侧耳垂下方肿胀、咀嚼疼痛要及时就医,中医治疗讲究整体调节,配合充足的休息和清淡的饮食,相信很快就能让孩子们重现笑脸,最后叮嘱一句:所有药物使用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毕竟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