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我妈没绝经准吗?揭开更年期那些事儿的真相

一归堂 2025-08-13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那天收拾衣柜时翻出母亲的体检报告,看到“围绝经期”几个字时我的手抖了一下,五十三岁的她最近总念叨着“大姨妈”变得任性——有时半个月来一次,有时两三个月不见踪影,量也忽多忽少像坐过山车,带她去看老中医,银发苍苍的老大夫搭完脉却说:“还没绝经呢。”这话让我心里直打鼓:都这把年纪了,中医说的到底准不准?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让无数中年母女揪心的话题。

中医眼里的“绝经”不是简单开关

很多人以为绝经就像家里停电,咔嗒一声就全黑了,但在中医看来,这个过程更像是渐暗的黄昏,中医讲究“天癸竭”,这里的“竭”不是瞬间清零,而是像蜡烛慢慢燃尽的过程,老中医把脉时感受的是气血盛衰的节奏,观察舌象能发现肝肾阴虚的蛛丝马迹,问诊会细致到最近有没有潮热盗汗、情绪急躁这些细节。

我邻居张姐就是个活例子,去年她连续三个月没来月经,跑去医院做激素六项,西医直接判定“快绝经了”,可找了省中医院妇科主任把脉后,老专家摇头说:“肝郁气滞导致的闭经,你这是假性绝经。”开了疏肝理气的方子,当月月经就乖乖来了,现在过去一年多,她的周期虽然不规律,但每个月都还会报到。

这些因素会让中医误判吗?

要说中医百分百准确也不现实,有个远房亲戚四十出头就出现严重痛经,当地中医说她“冲任失调未到绝经期”,结果半年后查出子宫肌瘤,这说明什么?当身体发出异常信号时,既要听中医的整体辨证,也要配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

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容易混淆视听:①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的月经稀发;②甲状腺功能异常引起的紊乱;③子宫内膜病变造成的不规则出血,这时候单靠搭脉就可能失准,就像用体温计测室温肯定不准,我母亲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更年期过渡期”,这个阶段可能持续2-8年,期间会出现各种花式月经模式。

看看这些真实案例怎么说

社区王阿姨的故事特别有代表性,52岁那年开始乱经,中医说她“肾精渐亏但未至枯竭”,建议边调理边观察,她坚持吃了半年膏方,中间有过三次正常月经,后来逐渐拉长间隔,直到54岁彻底停经,整个过程走了整整两年,而李家婶子就不一样,刚满50岁突然停经,中医诊断为“肝肾俱虚型绝经”,检查结果确实雌激素跌到谷底。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农村妇女普遍比城市女性晚绝经1-3年,中医解释这与劳作强度有关——适度体力劳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延缓脏腑衰退,我母亲年轻时干农活练就的好身板,现在爬六楼都不带喘气的,可能就是她更年期拖得比较长的原因之一。

给焦虑的女儿们支几招

作为子女看到母亲身体变化难免担心,这里分享几个实用经验:①记录月经周期表,用手机APP跟踪每次来潮日期和症状;②每年必做妇科B超+乳腺检查;③如果出现非经期出血、剧烈腹痛等情况立即就医;④日常可以煮些药食同源的汤水,像枸杞山药粥、当归生姜羊肉汤都不错。

我自己现在就充当母亲的“健康秘书”,陪她定期复诊时发现个规律:每当她熬夜追剧或者生气吵架后,下次月经就会推迟,老中医说得对,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就像精密仪器,情绪波动、作息紊乱都会影响内分泌,现在我们约定好,晚上十点前关手机,周末去公园打太极。

回到最初的问题:中医说没绝经到底准不准?答案应该是辩证看待,对于经验丰富的医师来说,通过舌脉症合参确实能大致判断卵巢功能状态,但这不等于替代现代医学检测,就像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我们既要带伞也要关注实时雷达回波,最重要的是建立定期体检的意识,毕竟每个女性的更年期剧本都独一无二。

看着母亲最近又开始研究种花养草,我想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答案,当她不再纠结于某次月经的迟到早退,而是享受侍弄花草的时光,那种从容本身就是对抗岁月的最好良药,毕竟,生命的智慧从来不在日历上的数字,而在我们如何看待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