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的最揪心啥?莫过于娃突然不爱吃饭,小肚子鼓得像个小西瓜,夜里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张嘴还有股酸臭味——十有八九是积食找上门了!看着孩子难受,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往医院跑,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医智慧,对付小儿积食自有一套温和又管用的法子,今天我就把这些压箱底的调理秘诀掰开揉碎了讲给大家听,全是能在家实操的干货!
先摸清状况:你家娃是不是真积食了?
不少新手爸妈容易把普通消化不良和积食搞混,咱得先学会“望闻问切”四步自查法,早上起床先看舌苔,健康的舌头应该是淡粉色薄白苔,要是发现舌苔变得又厚又腻,像铺了层奶昔似的,这就是积食的典型信号,再凑近闻闻口气,如果呼出来的气带着酸腐味,尤其是早上刚醒的时候特别明显,那基本能锁定是积食了,再看看排便情况,正常孩子的大便应该是成型软便,积食的孩子要么便秘拉不出,要么拉出来都是臭烘烘的羊屎蛋,还可能夹杂着没消化完的食物残渣,晚上睡觉也不踏实,翻腾打滚不说,有的还会磨牙、出汗多,这都是积食在作怪。
我家二宝三岁那会儿就中过招,有段时间突然变得挑食,以前最爱吃的红烧肉碰都不碰,午睡也睡不沉,半夜总哭醒,我掀开他的衣服一看,小肚子胀得紧绷绷的,轻轻按下去还有点发硬,当时就意识到可能是积食了,赶紧按照老中医教的方法调理,果然两天就缓过来了,所以家长们平时要多留心这些细节,早发现早处理,别等到发展成更严重的病症。
追根溯源:为啥现在的娃这么容易积食?
要说这背后的缘由,还真不能全怪孩子贪吃,现在的物质条件太好了,反而是坑了孩子们的脾胃,有些老人总觉得“能吃是福”,追着喂饭不说,还变着花样给零食加餐,小孩子哪知道节制啊,看见好吃的就往嘴里塞,脆弱的脾胃根本承受不住,再加上现在很多食物过于精细,粗纤维摄入不足,肠道蠕动慢,食物就容易堆积在肠胃里,还有一部分孩子天生脾胃弱,稍微多吃两口就消化不了,这种体质更需要精心养护。
中医讲究“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他们的脾胃功能本来就比成人弱很多,就像刚发芽的小苗,既要阳光雨露滋养,又不能施肥过量,所以我们在喂养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三分饥与寒”的原则,宁可让孩子稍微饿一点,也不能撑着,特别是节假日期间,走亲访友难免大鱼大肉,这时候更要控制住量,保护好孩子的脾胃。
厨房里的良药:这些食疗方比吃药强多了
说到调理积食,我最推荐的是食疗,毕竟药三分毒,能通过日常饮食解决的问题,何必动用药物呢?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我家试过有效的食疗方子,材料都是菜市场能买到的家常食材。
第一个是山楂苹果消食饮,选新鲜山楂5颗(去核)、苹果半个,切成小块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炖20分钟,这个酸甜可口的饮品特别适合肉食吃多了导致的积食,山楂能消肉积,苹果富含果胶促进消化,记得煮好后放温了喝,一次别喝太多,一天两次就行,我家大宝小时候每逢过年吃多了卤牛肉,第二天准保给他煮这个,喝完肚子咕噜咕噜响,很快就能排出积滞。
第二个是焦三仙粥,所谓“焦三仙”就是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各6克,这三味药材药店都能买到,把它们放进纱布袋里扎紧口,和大米一起熬粥,煮出来的粥会有淡淡的麦香味,既能健脾开胃,又能化解各种食积,这个方法尤其适合长期食欲不佳、面色发黄的孩子,连续喝个三五天,慢慢就能看到改善。
第三个是白萝卜蜂蜜水,白萝卜切丝榨汁,兑入适量温水和一小勺蜂蜜,白萝卜性凉味甘,擅长顺气消胀,对于腹胀明显的孩子特别有效,不过要注意一岁以下的宝宝不能喝蜂蜜,可以用冰糖代替,这个方法操作简单,随时都能做,当成日常保健饮品也不错。
手上功夫:小儿推拿胜过吃大药
中医外治法里最适合家庭的就是小儿推拿了,不用打针吃药,几个简单的手法就能帮孩子疏通经络,我专门跟社区医院的推拿师学过几个常用穴位,分享给大家:
第一个是揉板门,板门穴就在手掌大鱼际处,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方向轻柔地揉动,每次3-5分钟,这个穴位相当于脾胃的“开关”,能缓解腹胀腹痛,增进食欲,给孩子揉的时候力度要适中,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宜。
第二个是清补脾经,脾经位于大拇指外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是补法,反过来从指根推向指尖是清法,积食的时候应该用清法,左右手各推200次左右,这个手法看似简单,坚持做效果很好,很多家长反馈做完当天就能听到孩子放屁排气。
第三个是摩腹,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大人双手搓热后叠放在孩子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动作要轻柔缓慢,像抚摸一样,持续5-10分钟,这个方法能帮助肠道蠕动,加速排泄积滞,注意刚吃完饭不要马上做,最好间隔一小时以上。
防患未然:养成这些习惯告别反复积食
调理好了这次的积食还不够,关键是要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复发,我这里有几个经过实践检验的小窍门:
定时定量最重要,给孩子制定固定的用餐时间表,每顿饭吃到七八分饱就停下,可以使用儿童专用餐盘,把饭菜分成小份,吃完不够再加,避免一次性盛太多。
粗细搭配要合理,主食不要总是精米白面,适当添加小米、燕麦、玉米等粗粮,蔬菜也要多样化,深色叶菜和根茎类交替着吃,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
饭后活动不可少,吃完晚饭半小时后带孩子出去散散步,跳跳绳,适当的运动能促进胃肠蠕动,但要注意刚吃完饭不能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不适。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烧、剧烈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中医调理虽然温和有效,但对于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还是需要配合西医治疗,养孩子就像种庄稼,急不得也懒不得,只有用心呵护,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正在为孩子积食发愁的朋友们,愿每个宝宝都能拥有棒棒的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