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后,早晚温差越来越大,门诊里总能看到不少捂着胸口咳嗽的患者,他们普遍反映喉咙发痒、痰液稀白、鼻子也不停地流清水样鼻涕,稍微吹点风就浑身发冷——这正是典型的“风寒犯肺”表现,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常见问题,看看老祖宗留下的智慧良方如何帮我们化解危机。
认清敌情:风寒为何偏爱偷袭我们的肺?
中医常说“形寒饮冷则伤肺”,现代人贪凉喝冰饮、空调直吹后背的习惯,加上季节交替时的气温骤变,都给风寒之邪创造了可乘之机,当寒气裹挟着病毒细菌侵入人体,最先受累的就是娇嫩的肺脏,想象一下,原本像羽毛般轻盈舒展的肺叶,突然被冷水浇了个透心凉,气血运行立刻变得迟缓,津液凝聚成痰湿,就会出现鼻塞声重、胸闷憋气的症状,这时候如果强行止咳化痰,反而可能闭门留寇,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打开门窗驱赶寒邪。
很多患者有个误区,认为发烧才是感冒严重的表现,其实风寒束表初期往往不发热,而是表现为怕冷明显、无汗、头痛身痛,就像冬天晾在外面的衣服会被冻得硬邦邦,人体的毛孔遇寒收缩,卫气被困在体表无法宣发,就会形成这种特殊的病理状态,此时若误用寒凉药物,好比往结冰的路上撒盐,只会让病情雪上加霜。
千年验方显身手:这些中药组合堪称黄金搭档
针对风寒犯肺的经典配伍,历代医家总结出几组效果显著的组合方案,排在首位的当属麻黄与杏仁这对CP,麻黄如同冲锋在前的勇士,辛温发汗解开体表枷锁;杏仁则像贴心管家,苦降肺气帮助恢复呼吸节奏,二者相须为用,既能驱散肌表寒邪,又能调理肺腑功能,有经验的大夫还会加入甘草调和药性,防止麻黄过于峻烈耗伤正气。
对于咳嗽频繁的朋友,紫苏叶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帮手,它既有芳香醒脾的特性,又能行气宽中,特别适合那些伴有胃胀嗳气的咳喘患者,记得小时候奶奶熬制的姜糖水总会撒把紫苏叶,那股带着淡淡薄荷香的气息,至今想起来都让人感到温暖舒畅,现代研究发现,紫苏醛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印证了古人的经验并非虚言。
要是遇到痰多泡沫的情况,半夏绝对是主力队员,生半夏虽然有毒,但经过明矾炮制后的法半夏,既能燥湿化痰,又不会刺激咽喉,搭配陈皮理气健脾,茯苓渗湿利水,组成著名的二陈汤加减方,对付白稀痰液特别有效,我曾见过一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坚持服用半月后,晨起吐痰量从满满一杯减少到几口,这就是对症用药的力量。
煎服讲究大学问:细节决定疗效高低
拿到中药处方别急着下锅,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才能发挥最大功效,解表类药物如麻黄、桂枝等含有挥发油成分,应该大火快煎,头煎控制在沸腾后15分钟左右即可,有些人习惯长时间炖煮补品,这种方法对祛风散寒的药物来说反而有害无益,过度煎煮会导致有效成分流失。
服药时间也有讲究,治疗风寒感冒的最佳时机是在午后阳气渐盛之时,这个时候人体正气相对充足,借助天时之力更容易鼓邪外出,喝完药最好能盖上薄被静卧片刻,微微出汗最为理想,切忌大汗淋漓损伤津液,有些年轻小伙为了快速见效加大剂量,结果导致心慌失眠,这就违背了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
特殊人群更需要个性化调整,老人小孩体质虚弱,可以在方中加入适量党参扶助正气;孕妇要避免使用活血动胎的药物;高血压患者慎用麻黄碱含量高的药材,去年冬天接诊过一位哺乳期妈妈,她因顾忌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宝宝而拒绝治疗,后来改用紫苏叶泡澡配合穴位按摩,三天就缓解了剧烈咳嗽,这说明中医总有灵活变通的办法。
厨房里的养生经:食疗也能派大用场
除了正规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许多食材都能辅助改善症状,最平民化的莫过于生姜红糖水,选老母姜切片煮沸,加入红糖融化后趁热饮用,喝完全身微微出汗的感觉简直不要太舒服,若是嫌辛辣味太重,可以加点红枣中和,做成姜枣茶既暖胃又养颜。
北方家庭主妇们擅长制作的葱白粥也很值得推广,取连须葱白三根,粳米适量煮成稀粥,临出锅前撒少许醋提味,这道看似简单的食疗方,实则暗合中医“辛甘发散为阳”的理论,尤其适合风寒初起、胃口不佳的老人儿童,我家孩子每次淋雨回家,我都给他准备这份热气腾腾的晚餐,第二天准能活蹦乱跳去上学。
最近流行的烤橘子疗法其实也有道理,将整颗橙子放在小火上慢慢烘烤,直到表皮微焦渗出油脂,剥开食用果肉,橘子皮中的橙皮苷经过加热转化,具有很好的化痰作用,酸甜可口的味道孩子们很容易接受,不过要注意必须选用新鲜完整的果实,腐烂变质的千万不能吃。
防患未然更重要:筑牢身体的防护墙
真正高明的医生总是强调预防胜于治疗,每天早晨起床后做几分钟扩胸运动,深呼吸几次新鲜空气,能有效提升肺活量,天气寒冷时出门戴上围巾口罩,保护好风池、大椎等易受风寒侵袭的穴位,饮食上少吃生冷瓜果,特别是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在室温下回温后再食用。
对于反复易感的人群,冬季来临前可以适当进补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按比例打粉,每次取一小勺冲服,能够增强体质抵抗力,当然具体用量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调整,阴虚火旺的人就不宜长期服用。
看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不禁想起《黄帝内经》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面对风寒侵袭,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调养,下次感觉喉咙发痒、鼻流清涕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些传承千年的智慧结晶,让温暖的草药香气驱散体内的阴霾,毕竟,最好的医生永远是我们自己,关键在于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