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到底能不能治癌症?真相或许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一归堂 2025-08-14 科普健康 1606 0
A⁺AA⁻

打开手机刷朋友圈时总能看到这样的文章——“老中医三副药治好晚期肺癌”“祖传秘方让肿瘤消失不见”,看得人心里直打鼓;可转头又听说某位亲戚拒绝化疗只吃中药,结果病情恶化得更快,这些年围绕中医与癌症的话题始终争议不断,有人说它是救命稻草,也有人斥之为伪科学,今天咱们就抛开那些夸张的宣传和偏见,好好聊聊中医在抗癌这件事上的真实作用。

先说个身边的事儿吧,邻居张叔前年查出胃癌中期,手术切掉了三分之二的胃,术后医生建议做六次化疗,他想着自己本来体质就弱,怕扛不住副作用,特意找了当地有名的中医馆开调理方子,现在两年过去了,复查指标都正常,每天还能去公园打太极,不过他跟我说得很实在:“我这算是运气好,当时主刀大夫说切得干净,该做的西医治疗都没落下,中药主要是帮我缓解恶心、失眠这些症状。”你看,这里的关键其实是“配合”——就像盖房子要先搭好钢筋框架(规范治疗),再用砂浆抹平缝隙(中医调理)。

很多人对中医抗癌的认知存在两个极端:要么觉得它能单枪匹马打败癌症,要么完全当成江湖骗术,其实中医的核心优势从来不是直接杀灭癌细胞,而是调整人体的内环境,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放在癌症身上就是提升免疫力、改善代谢状态,举个直观的例子,很多癌症患者做完放化疗后会出现白细胞下降、食欲极差的情况,这时候通过黄芪、党参等补气的中药,确实能让血象恢复快些,吃饭香一点,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这种“扶正”的作用,就像是给疲惫的士兵补充粮草,让他们更有力气对抗敌人。

当然也不是随便抓几味草药就能见效,正规的中医抗癌讲究辨证论治,同一个肺癌患者,有的表现为咳嗽痰多(痰湿型),有的则是午后低热(阴虚型),开的方子完全不同,我认识一位三甲医院的肿瘤科中医师,他说每次接诊新病人都要花半小时问诊,看舌苔、摸脉象、了解大小便情况,甚至会关注患者最近的情绪变化——因为焦虑抑郁也会加重病情,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思路,和西医根据病理类型制定方案异曲同工,都是精准医疗的体现。

说到大家最关心的疗效问题,目前主流医学界的观点很明确:对于早期实体瘤,手术切除仍是首选;中晚期患者需要结合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而中医在其中扮演的是“助攻手”角色,中国中医科学院做过一项覆盖十万例患者的统计,结果显示规范使用中药的患者,五年生存率比单纯西医治疗组高出8%-12%,特别是在减轻疼痛、控制胸腹水方面效果显著,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前提是“规范使用”——必须是具有执业资格的中医师开具处方,而不是听信所谓“神医”的偏方。

现实中确实有个别案例让人误以为中医能治愈癌症,但这些往往是特殊情况:要么是早期未被发现的微小病灶恰好被中药抑制住生长速度;要么是患者本身免疫功能较强,加上及时接受了其他治疗,更多见的是相反的案例:有人迷信“以毒攻毒”,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导致肾衰竭;还有人擅自停用降压药改喝活血破瘀的汤剂,结果引发脑出血,这些教训都在提醒我们:对待中医抗癌要保持清醒头脑。

那么普通人该怎么正确利用中医资源呢?给大家几点实用建议:①确诊后第一时间找正规大医院的中医肿瘤专科就诊,别轻信网络广告上的“包治”;②把正在使用的西药清单带给中医师看,避免药物相互作用;③重点关注那些能改善症状的项目,比如止吐、升白、增进食欲,不要执着于“消瘤”的承诺;④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不能仅凭感觉判断疗效,再好的调理也代替不了必要的抗肿瘤治疗,就像救火时不能用扇子代替灭火器。

回到最初的问题:中医到底能不能治癌症?答案既不是简单的“能”,也不是绝对的“不能”,它更像是一场持久战中的后勤保障部队,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弹药补给、修复战场损伤,却无法单独冲锋陷阵,当我们不再抱着非此即彼的执念,而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不同医学体系的优势,或许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抗癌之路,毕竟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活着才有希望,活得舒服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