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说起这自汗啊,真是让人头疼不已,大热天还好说,最怕就是那种明明不热,却莫名出汗,动一动更是汗如雨下,衣服都能湿透,尴尬得不行,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用中医的法子对付这自汗,让你也能清爽一夏!
自汗是怎么回事?
自汗就是身体不自觉地出汗,跟天气热不热没啥大关系,有的人是稍微活动一下就满头大汗,还有的人是静坐也出汗,特别是胸口、额头这些地方,这可不只是体虚那么简单,还可能跟脾胃不和、气血不足或者某些慢性疾病有关呢。
中医怎么说?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自汗也不例外,自汗主要分为几种类型:气虚型、阳虚型、阴虚型和痰湿型,每种类型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都不一样,得找准了再下手。
气虚型
这种类型的人往往说话没力气,容易累,稍微活动一下就喘,出汗也是静悄悄的,不像别人那样大汗淋漓,这是因为气虚导致固摄不住津液,所以老爱出汗。
推荐验方:玉屏风散
材料: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2克。
做法:将药材洗净后加水煎煮,取汁温服,每天一剂,连续服用一周为一个疗程。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适合气虚引起的自汗。
阳虚型
阳虚的人除了自汗外,还常常手脚冰凉,怕冷,喜欢喝热水,这是因为阳气不足,不能温煦身体,导致津液外泄。
推荐验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材料:熟地黄24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牡丹皮9克,桂枝3克,附子3克。
做法:同样需要将药材煎煮后服用,具体用量和用法需咨询中医师。
功效:温补肾阳,固表止汗,适用于阳虚自汗。
阴虚型
阴虚的人则相反,他们手脚心发热,晚上容易失眠,盗汗(即睡觉时出汗),这是因为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导致阳气妄动而出汗。
推荐验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材料:熟地黄24克,山茱萸12克,山药12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茯苓9克,可根据症状加入知母、黄柏等滋阴清热的药材。
做法:煎煮服用,具体用量和用法需咨询中医师。
功效:滋阴降火,固表止汗,适用于阴虚自汗。
痰湿型
痰湿体质的人通常体型偏胖,胸闷,容易出汗且黏腻不爽,这是因为痰湿阻塞经络,影响津液的正常代谢而导致出汗。
推荐验方:二陈汤加减
材料:半夏9克,橘红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3片,乌梅1个,可根据症状加入枳实、瓜蒌等化痰祛湿的药材。
做法:煎煮服用,具体用量和用法需咨询中医师。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适用于痰湿自汗。
日常调理也很重要
除了吃药,日常调理也不能忽视,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还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比如按揉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有助于缓解自汗症状。
啊,自汗虽然麻烦,但只要找对了方法,还是可以有效缓解的,中医验方治疗自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记得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