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视角下的胃癌,它被称为什么?

一归堂 2025-08-21 科普健康 1615 0
A⁺AA⁻

在浩瀚的中医宝库中,疾病往往被赋予了独特的名称,这些名称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与治疗哲学,当谈及西医诊断下的“胃癌”,在中医的语境里,它有着自己的称谓,既反映了疾病的病理特点,也体现了中医对这一病症的整体认识和治疗思路,我们就来聊聊中医是如何称呼胃癌的,以及这一称呼背后的深层含义。

胃癌在中医中的别称

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直接使用“胃癌”这一现代医学术语,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胃癌常被归入“胃脘痛”、“噎膈”、“反胃”、“积聚”等范畴。“噎膈”一词尤为贴切地描述了胃癌患者常见的吞咽困难症状,而“反胃”则是指食物不下咽或食后即吐的情况,这些都是胃癌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出现的症状。

中医对胃癌的认识

中医认为,胃癌的发生多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等因素有关,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湿凝结于胃,日久形成肿块,中医在治疗胃癌时,不仅仅着眼于病灶本身,更注重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食疗等多种方法,旨在恢复脾胃功能,疏通气血,化痰散结,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胃癌的中医分型与治疗原则

  1. 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胃脘疼痛,固定不移,伴有胸胁胀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常用药物如丹参、红花、桃仁、柴胡等。

  2. 痰湿凝结型:患者常有胃脘痞满,恶心呕吐,痰多口黏,舌苔白腻,治疗上侧重化痰散结,健脾除湿,可用半夏、茯苓、陈皮、薏苡仁等药材。

  3. 热毒炽盛型:若胃癌伴有发热、口渴、便秘、尿黄等症状,表明体内有热毒,治疗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

  4. 脾胃虚弱型:晚期胃癌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体倦乏力,面色苍白,治疗宜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常用党参、白术、黄芪、当归等补益之品。

案例分享:中医治疗胃癌的实践

虽然现代医学在胃癌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许多患者仍选择结合中医进行综合治疗,一位晚期胃癌患者在接受了化疗后,出现了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免疫力下降,通过加入中医治疗,采用个性化的中药方案调理身体,不仅减轻了化疗副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肿瘤的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胃癌的称呼虽不同于西医,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是对疾病本质的深刻理解和对人体自愈能力的信任,在中医看来,每一个癌症患者都是一个需要整体调理的生命体,而非仅仅是一个待修复的机器,通过调和阴阳,疏通经络,中医为胃癌患者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在与疾病共存的同时,追求身心的和谐与平衡,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面对胃癌这样的复杂疾病,都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