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自然疗法,其中中草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种药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我们就来聊聊百种中草药的功效,看看它们是如何帮助我们维护健康的。
解表药
- 麻黄:发汗解表,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 白芷:治疗阳明头痛,缓解鼻塞流涕。
- 紫苏:风寒感冒时的常用药,能发汗解表。
- 生姜:温中止呕,是“呕家圣药”。
- 荆芥:发表散风,通用药。
- 防风:祛风解表,止痛。
- 苍耳子:通鼻窍,祛风湿。
- 羌活:治疗风湿痹痛,头痛。
-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
- 薄荷:疏散风热,清头目。
清热药
-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金银花: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 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
-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鱼腥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 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
泻下药
-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
- 芒硝: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 番泻叶:泻下导滞,清肝解毒。
- 芦荟: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 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 牵牛子:泻水逐饮,去积杀虫。
- 巴豆:峻下冷积,逐水退肿。
- 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
祛风湿药
- 独活:祛风湿,止痛。
- 威灵仙:祛风湿,通络止痛。
- 秦艽:祛风湿,舒筋络。
- 防己:祛风湿,止痛。
- 桑枝:祛风湿,利关节。
- 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
- 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
- 络石藤:祛风湿,通经络。
- 伸筋草:祛风湿,舒筋活络。
- 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
化湿药
-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 猪苓:利水渗湿,通淋泄浊。
-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 藿香:化湿醒脾,止呕。
- 佩兰:化湿解暑,醒脾开胃。
-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
- 草果: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 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 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利水渗湿药
- 车前子:利水通淋,清肝明目。
- 木通:利水通淋,通经下乳。
- 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 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
- 金钱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
- 茵陈: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 石韦:利尿通淋,清肺化痰。
- 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 冬瓜皮:利水消肿,清热解暑。
- 玉米须:利尿消肿,降血压。
温里药
-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 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元。
- 吴茱萸:散寒止痛,助阳止泻。
- 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 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 丁香: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 荜茇: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 荜澄茄: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理气药
-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 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
- 檀香:理气调中,散寒止痛。
-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 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 荔枝核: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 玫瑰花: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消食药
- 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
- 麦芽: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 神曲:消食和胃,解表化湿。
- 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 鸡内金:消食化积,涩精止遗。
- 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 稻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 使君子:杀虫消积,健脾止泻。
- 榧子:杀虫消积,润肠通便。
驱虫药
- 使君子:杀虫消积,健脾止泻。
- 苦楝皮:杀虫疗癣,止咳平喘。
-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 雷丸:杀虫消积,化积止痢。
- 贯众:杀虫止血,清热解毒。
- 鹤虱:杀虫消积,止血止痢。
- 芜荑:杀虫消积,温中下气。
- 南瓜子:杀虫消积,润肠通便。
- 榧子:杀虫消积,润肠通便。
- 石榴皮:杀虫止痢,涩肠止泻。
十一、止血药
-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 仙鹤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
- 蒲黄:止血化瘀,利尿通淋。
-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 侧柏叶:收敛止血,化痰止咳。
- 棕榈炭:收敛止血,涩肠止泻。
- 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