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武夷山采风,当地老药农指着岩壁上一簇灰褐色的菌菇说:"这就是你们城里人花大价钱买的云芝。"我这才知道,这种在深山老林里默默生长的菌类,竟是传承千年的中药瑰宝,老辈人管它叫"一朵云",倒不是因为它长得像云彩,而是说这药材能像云一样游走全身,把病气都带走。
要说这云芝的别名,各地叫法可真不少,云南那边喊"火云芝",说是采药时遇上下雨,晒干的云芝能自燃;东北林场的老把头叫它"树舌头",因为这菌子总爱长在老树桩上,形状像舌头似的耷拉着,最有趣的当属苗疆地区的叫法——"雷公菌",相传是雷雨天被雷劈过的古树才会长出这种灵药。
这味中药的身世可不简单,翻遍《本草纲目》能找到它的踪迹,李时珍管它叫"云苓",说能治"五脏邪气",其实早在秦汉时期,方士们就发现这味奇药,听说当年秦始皇派徐福东渡寻仙药,船队里就带着云芝,虽然没找到长生不老药,倒是让日本皇室用上了这种"海上来的仙草"。
现代研究更是给这朵"云"添了新身份,中科院的教授告诉我,云芝含有的多糖成分比灵芝还高出三成,特别是对肝损伤有修复作用,去年我探访云南药材市场,看见韩国客商整箱整箱地收云芝切片,原来他们拿这个配着人参炖汤,说是能解酒护肝。
别看现在药店里卖的都是切片烘干的云芝,真正懂行的都知道要挑"野料",清明前后进山,找那种挂在活树上的云芝最金贵,有次跟着老药师采药,他教我辨认窍门:正面灰褐带环纹,背面像白色绒毛,掰开断面能看到木质化的纹理,闻着有股淡淡的菇香,要是长在死树上的,药效至少要打七折。
说到炮制方法,这里头学问可大了,广东人喜欢拿云芝煲汤,配排骨枸杞;江浙地带讲究研末入丸,配上黄芪当归;北方则习惯泡酒,据说泡过三次的云芝酒,颜色会变得像琥珀一样透亮,我最佩服的是云南苗医的用法,把鲜云芝捣碎外敷,治疗跌打损伤比云南白药还灵验。
不过这味药也有脾气,十年前我在中医院实习,见过个小伙子乱吃云芝粉,结果浑身起红疹,老中医说云芝性偏凉,体质虚寒的人要配伍生姜红枣,最忌讳和茶水同服,茶叶里的鞣酸会破坏有效成分,现在市面上有些保健品吹嘘云芝包治百病,其实它最适合配合化疗使用,能减轻副作用,但必须遵医嘱。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很多年轻人开始用云芝做食疗,有次在咖啡馆看见小姑娘点"云芝拿铁",奶白色的液体里浮着几片褐色的菌朵,据说能抗焦虑,还有网红开发了云芝能量棒,把药材磨粉掺在坚果里,这些新玩法倒是让传统中药焕发了青春。
走在福州的中药材市场,看见摊主把云芝和虫草摆在一起卖,问价吓一跳,好的野生云芝居然比虫草还贵,摊主笑着说:"现在城里人认这个,说云芝含的β-葡聚糖比燕窝还补。"转头看着柜台里那些精心包装的云芝礼盒,突然觉得这朵山间的"云",早已飘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