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慢性结肠炎这么难缠?
西医眼里,这病是肠道黏膜长期发炎,可能和免疫、感染、遗传都有关系,但中医看得更通透:这病根子在于脾胃虚弱,湿热毒邪趁机捣乱,简单来说就是身体防线垮了,外敌(湿气、热气)天天来搞事情,这时候光靠止泻药压制症状,就像给漏水的水管贴创可贴——治标不治本。
中药调理的3大绝招
中医对付慢性结肠炎,讲究"三步走":先祛邪(赶走湿热毒素)→再扶正(补强脾胃)→最后固本(增强抵抗力),下面这几个经典方子,都是按这个逻辑来的,对症用效果杠杠的!
经典药方一:葛根黄芩黄连汤(急性发作期救星)
适用症状:拉肚子像开水龙头,大便臭得熏人,肛门灼热,肚子绞痛,舌苔黄腻。
典型表现:吃坏东西后立刻爆发,一天跑厕所七八趟,拉完肛门火辣辣地疼。
药方组成:
- 葛根20克(升阳止泻,把往下陷的阳气提上来)
- 黄芩10克(清肠道湿热,像灭火器一样降温)
- 黄连6克(苦寒杀菌,对付肠道有害菌)
- 甘草5克(调和药性,保护肠胃)
用法:大火熬开转小火煮20分钟,早晚各喝一次,一般喝3天就能明显止泻,但别急着停,至少喝够一周巩固效果。
注意:这个方子偏寒,拉肚子时舌头红、怕热的人适合,如果拉得清水样还手脚冰凉,说明有寒湿,要换温中方子!
经典药方二:参苓白术散(脾虚泄泻必备)
适用症状:吃饱就拉,大便稀烂不成形,稍微吃点凉的就腹痛,舌边有齿痕。
典型表现:早上必须抢在早饭前上厕所,否则容易憋不住;总感觉肚子胀气,放屁多。
药方组成:
- 党参15克(补脾气,相当于给虚弱的脾胃充电)
- 茯苓10克(祛湿高手,把肠道多余水分吸干)
- 白术10克(健脾主力军,增强肠道蠕动力)
- 山药15克(养胃阴,修复受损肠黏膜)
- 莲子肉10克(收敛止泻,把屁股关紧实了)
用法:药材磨成粉,每天早晚用小米粥冲服6克,坚持吃一个月,脾胃功能会有质的飞跃。
升级版:如果腹泻严重,加芡实10克、石榴皮5克;腹胀明显加木香6克、砂仁3克。
经典药方三:乌梅丸(寒热错杂型万能钥匙)
适用症状:时而拉肚子,时而便秘,肚子咕噜响,口苦又不敢吃凉的,舌苔半白半黄。
典型表现:夏天喝口水都闹肚子,冬天又干燥便秘,肠道像个任性的孩子。
药方组成:
- 乌梅15克(酸涩收敛,把滑脱的大肠拽回来)
- 细辛3克(驱寒止痛,暖肠胃像晒太阳)
- 黄连6克(清湿热,给肠道降降温)
- 当归10克(活血养血,修复溃疡面)
- 附子6克(补阳通脉,启动肠道动力)
用法:煎药时加少量黄酒,早晚饭后温服,这个方子神奇在寒热药搭配,上热下寒体质特别合适。
经典药方四:痛泻要方(一紧张就肚疼拉肚子)
适用症状:压力大就腹痛腹泻,便前肚子绞痛,便后缓解,平时爱生气。
典型表现:考试前、开会前必定闹肚子,别人紧张手抖,你紧张跑厕所。
药方组成:
- 白术12克(补脾柔肝,安抚暴躁的肠道)
- 白芍10克(缓急止痛,给肠道做个按摩)
- 陈皮8克(理气消胀,疏通肠道气滞)
- 防风6克(祛风胜湿,把藏在经络里的湿气揪出来)
用法:泡茶喝最好,药材碾碎后沸水焖泡20分钟,特别适合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腹泻。
经典药方五:驻车丸(溃疡性结肠炎终极方案)
适用症状:大便带脓血,一天十几次厕所,消瘦乏力,做肠镜有溃疡。
典型表现:马桶里常有鲜红血丝,肚子持续隐痛,吃抗生素越吃越糟。
药方组成:
- 黄连9克(强力抗菌,控制肠道炎症)
- 阿胶10克(补血止血,修复破损黏膜)
- 当归12克(促进组织再生,长出新肉)
- 干姜3克(反佐防寒,保护胃气)
用法:阿胶烊化兑入药汤,分两次空腹服用,出血多时加地榆炭10克、三七粉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