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天气真是让人头疼,连着半个月阴雨绵绵,衣服晾不干,地板冒水珠,最难受的是整个人都沉沉的,像裹了层湿棉被,老中医说这是"湿气缠身",得赶紧调理!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藏在药店角落里的祛湿高手,几块钱就能配出养生茶,比拔火罐可舒服多了!
【第一趴:厨房里就有的祛湿明星】
-
赤小豆vs红豆(别买错!) 超市豆类区红彤彤一片,很多人分不清,真正能祛湿的是细长的赤小豆,煮出来的汤是暗红色的,那种圆滚滚的红小豆主要是补气血的,祛湿效果差远了,记得煮之前先泡2小时,加点茯苓、芡实,煮成四神汤特别赞!
-
炒过的薏米才驱寒 生薏米性凉,体寒的朋友吃了容易拉肚子,抓一把放锅里小火炒到微黄,立马变得温和起来,我同事天天拿保温杯泡炒薏米水,她说就像带着移动的小太阳,手脚再也不冰冰凉了。
-
陈皮存越久越值钱 别小看橘子皮晒干的东西,存三年以上的陈皮可是宝贝,广东人煲汤必放,不仅能化痰,还能把身体里的潮气都吸出来,我家现在炖肉都要扔两片,连腥味都少了很多。
【第二趴:中药房的隐藏大佬】 4. 苍术:脚气克星 这个长得像生姜的药材,可是治湿气的狠角色,特别是下焦湿热引起的脚气,用纱布包点苍术粉撒鞋里,比某达宁还管用,不过味道有点冲,最好晚上用,免得被同事问"你今天踩啥雷了?"
-
白术:水肿救星 早上起床脸肿得像发面馒头?白术煮水喝就行,它专门对付脾虚导致的水肿,配上黄芪、甘草,就是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记的消肿三剑客,我闺蜜产后水肿就是靠这个方子恢复的。
-
砂仁:火锅必备伴侣 吃麻辣锅必点的砂仁,其实是中药界的消食高手,它能唤醒脾胃的运化能力,特别适合吃完火锅腹胀、舌苔厚腻的情况,嚼几颗新鲜砂仁,那股子辛香能把肠胃里的浊气都带走。
【第三趴:祛湿也要讲姿势】 7. 配伍禁忌要记牢 祛湿药材大多辛温燥烈,阴虚火旺的人单喝容易上火,比如藿香正气水虽好,但舌头红、半夜盗汗的就别凑热闹了,最保险的搭配是:祛湿+健脾+滋阴,各抓一点煮水喝。
-
泡脚比口服更有效 与其每天捏着鼻子灌苦药,不如晚上泡泡脚,艾叶+生姜+花椒,煮10分钟倒盆里,泡到微微出汗,连续泡一周,你会发现晨起的痰少了,大便也通畅了,注意别泡超过20分钟,不然容易头晕。
-
梅雨季急救包 回南天墙壁流水怎么办?去药店抓点木棉花、鸡蛋花,各抓30g装布袋搁衣柜里,比樟脑丸健康多了,这两个可是岭南地区的祛湿圣品,还能给旧衣服祛霉味。
【终极彩蛋:五元祛湿茶配方】 茯苓10g + 炒薏米15g + 陈皮5g + 荷叶3g,开水焖泡当茶饮,这个方子来自浙江老字号胡庆余堂的老师傅,特别适合久坐办公室的白领,我喝了两周,居然发现牛仔裤腰围松了一寸!
最后唠叨一句:祛湿不是泻洪,别指望几天就见效,就像南方回南天要开抽湿机一样,咱们的身体也需要长期调养,记住少吃生冷甜腻,多晒太阳勤运动,这些药材才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