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鸡骨香彩图,藏在山野里的祛风除湿宝藏

一归堂 2025-04-30 科普健康 1606 0
A⁺AA⁻

山沟里长出的"骨头"

前些年去岭南老家探亲,跟着堂哥进山采药时,第一次见到鸡骨香这种植物,远看像是一丛灌木,走近了才发现它的茎干弯弯曲曲的,表面布满细密的纵纹,活脱脱像动物的骨头,堂哥掰断一根枝条,断面立刻渗出淡黄色的汁液,凑近闻还有股特殊的香气,带着点辛辣又夹着草木的清冽,他笑着说:"这看着像骨头的草,可是治风湿的宝贝!"

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味在民间用了几百年的草药,学名叫"鸡骨香",因为茎干形似鸡骨而得名,它主要长在广东、广西、云南的山谷阴湿处,耐得住贫瘠,却藏着大本事,老辈人常说"铜筋铁骨鸡骨香",说的就是它既能舒筋活络,又能强筋壮骨的特性。

老中医手里的祛痛法宝

在县城中医院坐诊的李大夫,诊室里常年飘着鸡骨香的味道,去年带母亲去看腰腿疼,老人家给开了个熏蒸方子,里面就有鸡骨香。"这味药能钻到关节缝里驱风",李大夫边写方子边解释,他掀起白大褂,露出自己常年握笔的手腕,说年轻时积劳落下的腱鞘炎,就是用鸡骨香捣碎调酒敷好的。

翻看《岭南草药志》会发现,鸡骨香早在明清时期就被用来治疗风湿痹痛,它性温味辛苦,能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对关节屈伸不利、跌打损伤特别有效,村里八十岁的阿婆还能穿针引线,秘诀就是每年雨季用鸡骨香煎水熏蒸膝盖,不过李大夫特别叮嘱,这药孕妇不能用,阴虚火旺的人也要慎服。

厨房里的养生妙用

别以为鸡骨香只会出现在药罐里,在两广地区,它还是厨房里的调味秘方,去年参加客家朋友的婚宴,发现炖鸡汤时除了红枣枸杞,还放了一小把晒干的鸡骨香,主人说这是祖传的配方,能让汤水更醇厚,喝下去全身暖洋洋的。

其实古人早就懂得"药食同源"的智慧,鸡骨香的嫩叶可以切碎腌咸菜,茎干切片炒菜能增香,最有意思的是广东恩平的习俗,每逢湿热天气,家家户户都会煮鸡骨香冬瓜汤,说是能祛暑湿,不过新鲜植株含有挥发油,用量多了会发苦,一般三五克就够了。

显微镜下的秘密武器

现代研究揭开了鸡骨香的神秘面纱,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检测报告显示,它含有槲皮素、豆甾醇等黄酮类物质,这些成分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更厉害的是它独特的挥发油成分,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这大概就是它能"追风透骨"的原因。

最近有制药公司正在研发鸡骨香贴剂,把传统草药做成现代剂型,不过老药工们还是更信赖原始的炮制方法——取茎叶切段,晒干后用蜂蜜炒制,这样既能缓和药性,又能增强润筋的效果,现在市面上掺假的不少,行家教了个窍门:真品断面有菊花心纹,揉碎后香气持久不散。

山野寻宝指南

想找到好的鸡骨香,清明节前后最合适,这时候新枝刚抽芽,药效最浓,要认准叶片对生,卵形带锯齿的特征,别跟臭牡丹搞混了,采收也有讲究,得在露水干后割取地上部分,去掉杂质当天晒干,否则容易发霉变色。

前几年有商贩把同科植物当鸡骨香卖,害了不少患者,其实真品茎呈圆柱形,表面有细纵纹,折断时断面纤维性明显,老药农教我个土方法:拿根牙签戳茎段,真货能渗出黄白色汁液,假货多半没反应。

千年传承的筋骨守护者

在云浮硫铁矿旧址旁,有棵百年鸡骨香,树干粗得要两人合抱,矿工后代陈叔说,过去工人下井前都会喝鸡骨香茶,为的就是预防风湿,这棵树见证过挑灯夜战的采矿岁月,也护佑着几代人挺直腰杆。

如今城里人流行泡药酒,鸡骨香配杜仲、威灵仙是经典组合,不过中医提醒,这药酒适合寒湿体质,热性体质喝了反而上火,就像堂哥说的:"山里的宝贝要顺着四时用,才能事半功倍。"


后记:下次去山区游玩,不妨留意溪边那些苍劲的灌木,说不定某株看似普通的"骨头",正是守护着青山绿水的中药瑰宝,不过采摘时千万手下留情,留种护根才能让这份山野馈赠延续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