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家小区花坛里总能看到拖着长尾巴的小蜥蜴,物业说这是"四脚蛇"要清理掉,可您知道吗?这种让人又怕又嫌的小动物,在老中医眼里可是价值连城的药材,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些冷血小生物是怎么在中药柜里混出名堂的。
要说蜥蜴入药,最早能追溯到《神农本草经》,古人把守宫(壁虎科动物)、蛤蚧这些统称为"蜥蜴",列在中品药材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专门写过:"守宫祛风活血,治小儿惊痫;蛤蚧补肺益肾,专疗喘咳",不过现在药店里见得最多的还是壁虎干的药材,真正的野生蜥蜴药用反而少见了。
去年我去广西出差,在当地中药材市场见到个有意思的景象,卖虫草的摊主把晒干的蜥蜴用红绳串成手链,说是壮族偏方治风湿,摊主神秘兮兮地说:"这玩意要抓清明前后的,这时候肚子里全是卵,药效最足!"听得我直起鸡皮疙瘩,不过确实印证了古籍里"五月五日取"的采收讲究。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蜥蜴体内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比如中国医科大学团队从哈士蟆(东北林蛙)提取的抗肿瘤因子,就启发了对蜥蜴抗癌作用的研究,有论文指出,某些蜥蜴提取物对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这倒应了古书里"消瘿散结"的说法,不过咱们老百姓可别自己尝试,这些研究都是实验室数据,离真正用药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说到实际运用,广东人肯定有发言权,当地有名的"五爪金龙酒"就要用活蜥蜴泡制,据说能治跌打损伤,我采访过一位老跌打医师,他偷偷给我看泡了五年的药酒,瓶子里那只蜥蜴还保持着游动的姿势,看着瘆人得很,不过医生也提醒,现在野生蜥蜴寄生虫多,他们改用养殖基地的灭菌处理品了。
在云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还有用蜥蜴治哮喘的土方,傈僳族猎人会捉刚成年的雄性蜥蜴,塞进竹筒里用蜜蜡封口,埋地下三年才开封,据寨子里的老药师说,这种陈年蜥蜴粉配上三七,治疗老人气喘有奇效,不过这种做法现在被动物保护组织盯得紧,已经很少有人用了。
别看蜥蜴长得吓人,在中药配伍里倒是个百搭选手,搭配黄芪能补气,配川贝止咳,佐以当归还能通经络,有意思的是,不同部位的药效也不同:尾巴主治小儿夜啼,爪子磨粉治皮肤病,连排泄物都能入药——明代《证治准绳》里就记着用蜥蜴粪敷恶疮的法子。
现在养殖场里开始规模化繁育药用蜥蜴,山东有个基地专门培育"药守宫",喂食中草药长大的壁虎,有效成分比普通货高出三成,老板告诉我,他们给蜥蜴听佛经长大,说是这样性情温顺,药性平和,虽然听着玄乎,但确实拿过国际中医药博览会的金奖。
不过要提醒各位,蜥蜴类药物可不是保健品,孕妇见了要绕道走,阴虚火旺的人吃了可能适得其反,前几年就有网红博主直播喝蜥蜴泡酒,结果半夜送急诊的新闻,老话说"是药三分毒",这话放在冷血动物身上格外贴切。
最近科研界有个新发现,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蜥蜴,让它体内合成特定药物成分,这要是成了,说不定以后就不用杀蜥蜴取材了,想想几千年前李时珍采药,到现在实验室造药,中药现代化这条路走得还挺魔幻。
最后说个冷知识:故宫养心殿地面铺的"金砖",传说是用蜥蜴血掺糯米汤夯制的,当然这只是野史传闻,不过倒也侧面说明,从皇宫大内到民间偏方,这些不起眼的小生物早就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了,下次再看见蜥蜴,您会不会突然想起它背着的那些中药传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