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预防老年痴呆症?这些古方智慧别错过!

一归堂 2025-05-01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最近楼下张奶奶总端着保温杯在小区里转悠,杯子里泡着红枣枸杞,逢人就念叨"补气活血防痴呆",其实不止她,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关注用中药调理预防老年痴呆症,作为研究传统医学多年的从业者,我发现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里,真藏着不少对抗记忆衰退的"密码"。

老年痴呆症离我们有多近?
隔壁单元王教授退休前是大学讲师,三年前开始常忘关煤气灶,去年连老同事都认不出来,现在整天坐在阳台发呆,这种案例在老龄化社会并不少见——我国60岁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超7%,相当于每个社区都有几十位潜在患者,西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而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在预防阶段反而显出独特优势。

中药预防的底层逻辑
中医把老年痴呆归为"健忘""郁证"范畴,认为与心脾肾三脏虚损、痰瘀阻滞有关,就像老房子年久失修,身体经络堵塞加上气血不足,脑子就容易"断电",这时候黄芪补气、三七化瘀、远志开窍的组合,好比给电路做保养,我认识的一位老中医,他89岁的父亲每天喝枸杞桂圆茶,至今还能对弈象棋,虽不敢说全因中药,但确实十年间记忆力下降缓慢。

厨房里的中药防痴经
别以为预防就得喝苦汤药,我家外婆的养生秘诀特别接地气:

  1. 黄芪炖鸡:每周选土鸡半只,加15克黄芪、10颗红枣,慢炖两小时,黄芪补气升阳,特别适合气短乏力的老人家,坚持喝三个月,爬楼梯不喘了,记事本上的待办事项也能按时完成。
  2. 山楂陈皮饮:饭后用30克山楂加10克陈皮煮水,酸甜开胃,这组搭配专治痰湿体质,很多老人舌苔厚腻、总打瞌睡,其实就是体内痰浊蒙蔽清窍,清理干净了头脑自然清爽。
  3. 核桃芝麻糊:把黑芝麻炒熟磨粉,混入碾碎的核桃仁,每天早晚一勺,这两样都是补肾填精的"脑黄金",特别适合腰膝酸软、耳鸣健忘的长辈,比吃保健品实在多了。

药材搭配有讲究
去年给老家亲戚配过个方子:西洋参片5克+丹参10克+藏红花3根,泡水当茶饮,西洋参凉补气血,丹参活血通脉,藏红花化瘀开结,特别适合血瘀体质(舌质紫暗、皮肤干燥)的老人,不过要注意,高血压患者慎用藏红花,最好先找大夫把脉辨证。

日常细节比吃药更重要
光靠吃药可不够,我观察那些80岁仍耳聪目明的老人,都有这几个共同点:
• 每天晒太阳半小时(特别是后背督脉)
• 每周三次手指操(揉核桃、玩豆子锻炼精细动作)
• 固定参加老年合唱团(唱歌震动胸腔促进气血运行)
• 睡前热水泡脚时按摩涌泉穴(引火归元)

最近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银杏叶提取物对改善认知有帮助,其实古人早就发现银杏果(白果)能"敛肺定喘",只是用量需严格控制,倒是菜场常见的莲藕更实在,脆藕切片焯水后拌木耳,既能清热化痰又补充膳食纤维,对预防便秘引发的脑部损伤很有帮助。

写到这里想起张奶奶新换的保温杯,她说孙子给装了智能芯片能提醒喝水,看来传统智慧遇上现代科技,对抗老年痴呆的路会越走越宽,毕竟留住记忆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整个家庭的幸福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