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规划|一年四季分别该种啥中药材?老药农手把手教你不踩坑

一归堂 2025-05-01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春种一粒籽,秋收万斤药",这话一点不假,干了二十年中药材种植的老李头常说:"咱庄稼人跟着节气走,才能把土地的脾气摸透。"今天我就给大家掰扯掰扯,到底怎么跟着四季节奏种中药,既能当景观又能卖钱!

开春三月丨万物萌动正是播种时 惊蛰过后地气回暖,这时候最适合种根茎类药材,像白术、白芷这些"二白"药材,选沙壤土最合适,老把式都会告诉你,白术种子得用温水泡6小时,就像发豆芽似的催芽,要是种黄芩、柴胡这些多年生草本,记得株距留够30厘米,别让它们挤着长。

清明前后最忙活,黄芪、党参都得趁墒情好下种,特别是东北的兄弟,种人参可得赶在谷雨前,用腐殖土拌种,像伺候小孩似的盖层松针保温,南方朋友这时候该育金银花苗了,枝条剪成20公分斜插,浇透水罩上薄膜,眼瞅着新芽往上冒。

盛夏时节丨热浪里藏着致富经 五月端午前后,艾草长得正旺,割完第一茬立马追肥,有经验的药农会套种板蓝根,这俩可是绝配——艾草驱虫,板蓝根喜阳,种决明子要趁梅雨季节,抓一把种子撒田埂,雨水一浇三天就出苗。

三伏天最要紧的是管护,西洋参得搭遮阳棚,温度超30度就得喷水降温,川芎这时候要修根,把侧根剪了只留主根,产量能翻一倍,别忘了采收夏枯草,花开到一半时连根挖,晒干后可是治瘰疬的良药。

金秋十月丨果实累累收获季 霜降前后是收获大户,当归、防风该起挖了,老手艺人教个窍门:早上露水未干时挖根,药效流失少,种菊科药材的这时候最忙,杭白菊要掐头去尾只留中层花瓣,贡菊得等管状花全开再摘。

秋冬交替时最适合种麦冬、半夏,这两种耐寒家伙不用搭棚,不过要记着,种麦冬得提前用草木灰改良酸性土,半夏种子得用湿沙层积处理,不然来年不出苗可就白忙活。

寒冬腊月丨冰天雪地里藏生机 别以为冬天闲着,该准备明年的浙贝母了,冬至前后把鳞瓣埋进冻土,上面盖20公分厚粪肥,来年春天准发芽,北方朋友可以试试冰凌花(侧金盏),这种早春开花的药材,种子要在雪里低温沙藏两个月。

老药农的秘密都在节气里,立冬栽黄精,开春发得快;小雪收丹皮,根条粗壮;大雪种三棱,抗冻又高产,记住口诀:"春播根茎夏收草,秋捡果实冬藏卯",顺着节气种药,就像顺水行船不费力。

现在种药材可不比从前,得盯着市场风向,像今年知母、秦艽价格见涨,明年可以多种些,但千万别跟风,要根据自家土质来,沙土地适合种北沙参,黏土地养地黄,山坡地栽连翘最相宜。

最后唠叨一句,种药材三分看技术七分看用心,就像侍弄自家娃,浇水施肥要精细,杂草病害勤打理,等到收获季,看着晾晒场里堆成小山的药材,闻着特有的药香,那种成就感,可比打麻将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