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陪老妈去中药店抓药,老师傅从抽屉里掏出几粒暗红色豆子,我脱口而出:"这不是红豆吗?"师傅笑而不语,抓过旁边浅红色豆子说:"这才是你们煮糖水的红豆,刚才那是赤小豆。"这才发现中药房里藏着这么多"红豆分身",今天就带大家认认这些容易混淆的"红豆脸"们。
赤小豆:药食两用的"红豆近亲"
第一次注意到这种暗红色细长豆子是在薏米赤小豆汤里,比起普通红豆,它身形细长,颜色更接近紫红,老中医说这才是正儿八经的药材,《神农本草经》里记载它能"主下水,排痈肿",熬汤时会发现它特别"倔强",泡三小时都煮不烂,非得高压锅伺候才行。
这豆子最拿手的是给身体"排水",水肿型肥胖、湿气重的人特别适合,就像给身体装了台抽水机,但别被它的瘦身效果骗了,体寒的人多吃可能会拉肚子,我试过用它煮水当下午茶,喝两天就能明显感觉小便次数变多。
相思子:剧毒"美人豆"的致命诱惑
在云南旅游时买过串相思子手链,黑红相间的椭圆豆子特别上镜,当时导游特意警告:这玩意剧毒!外壳含鸡母珠毒素,只要吞下3颗就能要命,可就这么危险的豆子,居然是治疗皮肤病的良药。
老中医会用特殊方法炮制,取其外壳入药,对付顽固湿疹时,会把炮制过的相思子磨成粉,混着凡士林外敷,不过现在正规医院都用更安全的药物替代了,毕竟这"红颜祸水"实在太难驾驭。
鸡血藤籽:妇科圣药的"红豆伪装"
第一次见鸡血藤籽以为是变质红豆,直到闻到那股类似当归的药香,这种扁圆形的深红籽粒,其实是藤本植物的种子,在岭南地区,姑娘们月经不调时,老辈人会用黄酒炖鸡血藤籽,说是能"暖宫驱寒"。
有趣的是,真正的鸡血藤药材是切片的藤茎,而种子反而用得少,我在药材市场见过商贩把染色红豆冒充鸡血藤籽,行家教了个小窍门:真品断面有蜡质光泽,假的则粗糙发干。
红饭豆:马甲众多的"红豆替身"
超市杂粮区常能看到这种亮红色圆豆,价格比赤小豆便宜一半,虽然也叫"红小豆",但《中国药典》根本不承认它的药用身份,不过民间智慧不可小觑,广东人煲祛湿汤,东北人做粘豆包,它都是性价比之选。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同批豆子在不同地区叫法不同,北方叫"红小豆"的,到了南方可能叫"赤豆",其实都是同一个物种,真正入药的赤小豆学名叫"赤小豆Vigna angularis",和食用红豆是近亲却不同种。
相思红豆:文学意象里的"毒药"
要说最名不副实的,当属王维诗里的"红豆生南国",这种海红豆其实是热带乔木的种子,含有氰苷毒素,古代文人把它当爱情信物,却不知误食可能中毒,现在中药店见到的"相思子"都是经过特殊炮制的,千万别自己乱用。
辨别这些"红豆脸"有个傻瓜办法:拿颗普通红豆当参照物,赤小豆细长,鸡血藤籽扁圆,相思子半黑半红,红饭豆最接近但颜色更鲜艳,药用选细长,食用挑圆润"的口诀,基本不会买错。
下次去中药店别急着说"我要红豆",先想想是要药效还是口感,这些长相相似的豆子,有的能治病救人,有的却暗藏危险,就像人生道理,外表相似不代表本质相同,了解透彻才能物尽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