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藏在古方里的化痰高手,竟是厨房边角料?

一归堂 2025-05-02 科普健康 1607 0
A⁺AA⁻

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味"接地气"的中药——竹茹,这名字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仙草,实则是你厨房里随手能扔的东西,不过别小看它,从张仲景到李时珍,这团丝状物可是在《金匮要略》《本草纲目》里刷了两千年存在感。

竹茹到底是个啥?

说白了就是竹子的"肉",把新鲜竹子削成薄片,在火上烤到冒油出汁,那些褐色卷曲的丝状物就是竹茹,现在药店卖的多是干品,看着像茶褐色的棉絮团,有意思的是,这玩意儿南方人应该不陌生——家里炖红烧肉时,奶奶总会往锅里丢几片烤过的竹篾,说是这样去腥增香。

古人怎么用这个"厨房废料"?

东汉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写"橘皮竹茹汤",专治孕妇吐得昏天黑地,这方子现在还是中医止呕经典,橘皮理气,竹茹清热,生姜止呕,三味药煮出琥珀色汤汁,闻着就有股子清新的竹香。

唐朝孙思邈更绝,在《千金方》里记载竹茹治小儿惊风,小孩高烧抽搐时,老中医会抓把竹茹煮水擦身,说是能引热下行,我小时候亲眼见过邻居王大夫用这法子,烧红的体温计碰上竹茹水雾,"滋"地冒起白烟,看着像变魔术。

现代人怎么"玩转"竹茹?

别以为这味药只能煎汤,现在的养生达人开发出各种新玩法,有次去浙江安吉,见茶农用竹茹芯泡茶,据说能解酒护肝,还有人把烤竹茹磨成粉,掺在面膜里祛痘,倒是暗合了《本草拾遗》里"主皮肤热痱"的记载。

最绝的是广东人,他们把鲜竹茹塞进椰子鸡锅里,去年在顺德喝早茶,老板神秘兮兮端出砂锅,掀开盖满屋竹香,青椰水煨着土鸡,浮着几朵烤焦的竹丝,汤头清甜带着木质回甘,喝完嗓子眼像抹了层薄荷油。

这些使用禁忌要注意!

虽说竹茹性寒能清热,但脾胃虚寒的人要慎用,有次邻居李婶听信偏方,连喝一周竹茹水治咳嗽,结果咳没止住反闹肚子,去看中医才知道,她本是虚寒体质,用寒凉药就像往冰窖里泼冷水。

还有个常见误区:很多人以为竹茹越新鲜越好,其实刚砍的竹子要放阴凉处"退火"半个月,否则煮出来的水苦得扎嗓子,老药工都会摸竹子表皮,发青带霜的才够火候。

辨别真假有诀窍

市场上染色竹茹不少,教你个笨办法:真货泡水后展开像宣纸,假的泡多久都蜷缩成团,有次在药材市场见摊主现场烤竹片,火光燎过时滴下的"泪"瞬间凝固成珠,这才是地道的"竹沥"前身。

现在有些奶茶店推出"竹茹青柠茶",喝着清爽但别当真,真正入药的竹茹要经过九蒸九晒,那些现烤现泡的顶多算竹炭水,就像四川人做灯影牛肉要风干半年,急火烤出来的只是表面功夫。

这团不起眼的竹丝,从《肘后备急方》走到现代实验室,从灶台边走到养生圈,倒应了那句老话:"百姓日用而不觉",下次削竹笋时,不妨留几片烤焦了扔药罐里,说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场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