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山里采风,在溪边看到几株开着紫红色小花的植物,当地老乡说这叫"血满草",别看它名字带着股血腥气,却是治疗跌打损伤的宝贝,想起去年邻居王叔摔伤膝盖,老中医开的药方里就有这味草药,两周就下地干活了,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藏在深山里的中药瑰宝。
山野里的止血高手
血满草学名叫"红蓝草",在云南、四川的深山老林里成片生长,这草五月开花时最壮观,紫红色的穗状花序像狼牙棒似的支棱着,老辈人叫它"见血封喉草",我跟着采药人进山时见过,新鲜草药揉碎后敷在伤口上,血立马就止住了,比创可贴还好使。
村里八十岁的刘大夫告诉我,他们年轻时上山砍柴,裤腿被荆棘划个口子,随手揪两片血满草叶子搓出汁液抹上,血都不往外渗,这草含有的特殊鞣质就像天然止血粉,遇到空气马上形成保护膜。
跌打损伤的克星
前年表弟打篮球崴脚,脚踝肿得跟馒头似的,我用血满草配白酒给他热敷,三天就能拄拐走路,这草最绝的是能散淤血,配上红花、桃仁熬成膏,专治那种青紫肿胀几个月都好不利索的旧伤。
隔壁村有对双胞胎兄弟开货车,常年备着血满草泡的药酒,上个月送货途中翻车,哥俩浑身是伤,喝了药酒擦了鲜草,愣是没去医院,现在他俩看见血满草就跟见了宝似的,总说要是没有这山草,估计得躺半年。
妇科调理的小秘方
血满草还是女人调理身体的好东西,镇上诊所的李医生常开这味药,说是能暖子宫驱寒湿,有个大姐月子没坐好落下病根,每到变天就腰酸背痛,用血满草加艾叶熏蒸,连着治了三个疗程,现在脸色红润得像换了个人。
不过要说清楚,这草药性偏温,阴虚火旺的人要慎用,就像炒菜放辣椒,适量是调味,吃多了准上火,建议大伙用之前最好找中医师摸个脉,别自己瞎折腾。
识药采药的门道
正宗的血满草茎秆带暗红纹路,叶子背面有细绒毛,闻着有股淡淡的茴香味,要是叶片发黄或有黑斑,八成是受了农药污染,每年端午前后药效最足,这时候采的草晒干后能存三年不坏。
采药讲究"晨露未干,日头初升",清晨五点多进山,趁草叶上还挂着露水的时候收割,药力才不会流失,晾干时要铺芦苇席,每天翻三次面,晒到脆生生一捏就碎才算合格。
现代研究的新发现
省城医学院做过实验,发现血满草含有独特的皂苷成分,能促进骨细胞再生,有个骨折患者配合血满草外敷,复查时骨头愈合速度比单用西药快了将近四成,现在好些药厂都在研发以它为原料的中成药,听说已经有治疗风湿的膏药上市了。
去年我在药材市场见到个稀奇事,几个城里来的白领专门托人买晒干的血满草,说是拿回家煮茶喝,问他们为啥这么信这土方,都说长期对着电脑脖子僵,喝了两个月确实轻松不少。
这山沟沟里的野草,经过老祖宗几千年验证,如今又在现代医学里焕发新生,下次进山踏青,您要是遇见血满草,可别只当它是杂草,不过千万记住,不认识的草药千万别往嘴里送,治病还得听大夫的话,毕竟草木虽灵,也得对症才灵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