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中药材,千年药乡的传承与新生

一归堂 2025-05-02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在安徽西北边陲,有座被中药香浸润的城市——亳州,这里的人说话带着中原口音,街边商铺摞着泛黄的草药捆,连空气里都飘着若有若无的当归香,若问起亳州人的骄傲,十有八九会拍着胸脯说:"咱这儿可是中国药都!"

药香里的千年往事 走在亳州老街青石板路上,"承庆堂""协和成"这些百年药号的匾额斑驳却醒目,当地人常说,华佗当年在谯郡(今亳州)行医时,就带着弟子们采药辨脉,曹操运粮的牛车曾轧过满地芍药,士兵们用丹皮给伤口消炎,明清时期,亳州药商的骡马队驮着茯苓、亳菊走南闯北,"过江千斤担,入山百铜钱"的歌谣传了一代又一代。

土地里长出的金疙瘩 出城二十里,万亩芍花海能把人晃花眼,五月花开时节,粉白相间的花瓣铺到天边,花农们踩着露水掐花蕾。"芍药要开花当天采,过了午时药效就散了。"六十岁的王大姐边说边演示,手指翻飞间,竹筐里已铺了层紫色花苞,她家三十亩地,年景好时能挣二十多万,女儿前年盖起小洋楼,院墙外还晾着新挖的丹参。

药市里的财富密码 每周三凌晨四点,康美中药城已是人声鼎沸,戴斗笠的老药农蹲在摊位前,手电筒照着黄澄澄的金银花;穿西装的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背后摞着包装精美的花茶礼盒,来自河北的张老板刚拿下二十吨桔梗订单,他摸着药材袋笑道:"亳州价格就是全国风向标,早市成交价下午就能传遍微信群。"如今这里年交易额超千亿,快递车里装着去往东南亚的货箱。

老手艺的新春天 在古井镇非遗工坊,78岁的李师傅正教徒弟们切"百刀槟榔",木砧板上,槟榔片薄如蝉翼,刀口均匀得能透过光线。"过去学徒要磨三年刀工,现在年轻人沉不下心。"李师傅摇头时,展厅里却围着不少体验者,隔壁车间,全自动炒药机隆隆作响,电子屏显示着温度曲线,厂长指着流水线说:"智能温控让火候误差不到1度,古法炮制遇上高科技,老祖宗的东西才能传下去。"

药香飘进直播间 "家人们看这株五年生黄芪,煮汤只需三片..."90后药商陈琳对着镜头掰开药材断面,她身后是自家三百亩种植基地,直播两小时卖出半年库存,当地政府搭台办电商节,药企直播间各有绝活:有人现场熬制阿胶糕,有人演示中药香囊制作,去年双十一,亳州中药材网络零售额突破八千万,艾草贴、养生茶成了都市白领的新宠。

药都向前"冲" 在现代产业园,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正盯着离心机。"我们提取的芍药苷纯度达98%,比进口产品便宜三成。"技术总监举起透明试剂瓶,淡黄色液体里沉淀着科技的力量,冷链车上载着深加工产品驶向港口,枸杞多糖胶囊、中药护肤品正在海外走红,市长在招商会上拍胸脯:"要让亳州从卖原料变成定标准!"

夕阳西下时,中药材交易中心依然热闹,装卸工把打包好的党参搬上车,快递单像雪片般飞舞,这座城市的白天属于药农和商人,夜晚则留给研发室里的灯光,当千年药香遇见互联网+,当古法炮制牵手智能制造,亳州人正用二十四节气里积攒的智慧,书写着中药产业的崭新篇章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