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的宝库中,葛根中药是一味历史悠久且功效卓越的药材,它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备受青睐,让我们深入了解葛根中药的各个方面。
葛根中药的基本信息
来源与产地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它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
野葛为多年生落叶藤本,长达10m,全株被黄褐色粗毛,块根圆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内部粉质,纤维性很强,茎基部粗壮,上部多分枝,三出复叶;顶生小叶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长5.5-19cm,宽4.5-1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有时浅裂,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两边不等,背面苍白色,有粉霜,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托叶盾状着生,卵状长椭圆形,小托叶针状,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冠蓝紫色或紫色;苞片狭线形,早落,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萼钟状,长8-10mm,萼齿5,披针形,上面2齿合生,下面1齿较长;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两短耳,翼瓣狭椭圆形,较旗瓣短,常一边的基部有耳,龙骨瓣较翼瓣稍长;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花柱弯曲,荚果线形,长6-9cm,宽7-10mm,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卵圆形,赤褐色,有光泽,花期4-8月,果期8-10月。
葛根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传统医学观点
在传统医学里,葛根中药味甘、辛,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的功效,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现代医学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葛根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它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葛根还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可辅助治疗糖尿病。
葛根中药的食用方法
葛根粥
材料:葛根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葛根洗净,切片,加水磨成浆,沉淀取粉,粳米淘净,加水适量,煮至米半熟时,加入葛根粉,再煮至粥成。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止渴,适用于发热、口渴、心烦等症。
葛根茶
材料:葛根15克。 做法:将葛根洗净,切成薄片,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15分钟即可。 功效: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感冒、发热等症。
葛根煲汤
材料:葛根500克,猪骨500克,红枣、枸杞、姜片适量。 做法:猪骨洗净,焯水;葛根去皮,切块,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2-3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补身体,增强免疫力。
葛根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葛根中药,尤其适合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以及经常饮酒、容易上火的人群。
禁忌人群
虚寒者忌用,胃寒呕吐者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葛根中药不宜与降压药、降糖药同时使用,以免导致血压、血糖过低。
葛根中药FAQ常见问题大全
问:葛根中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葛根中药一般不建议长期大量服用,虽然葛根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但它毕竟是一种中药材,“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比如可能会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脾胃虚寒等,如果有长期服用葛根的需求,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适合长期服用以及确定合适的剂量。
问:葛根中药和葛根粉有什么区别?
答:葛根中药通常指的是未经加工的葛根原药材,它保留了葛根完整的形态和成分,而葛根粉是将葛根经过加工处理,磨成粉末状,从功效上来说,两者基本相似,都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等作用,但在使用上有所不同,葛根中药一般需要经过煎煮等方式才能发挥药效,常用于中药方剂中;而葛根粉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服,也可以用于制作各种食品。
问:葛根中药能治疗颈椎病吗?
答:葛根中药对颈椎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从中医角度来看,颈椎病常表现为颈部僵硬、疼痛等症状,属于“项背强痛”的范畴,而葛根具有解肌退热、舒缓筋脉的功效,能够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葛根可以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脑部供血,对于因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葛根不能完全治愈颈椎病,对于颈椎病的治疗,还需要综合采取按摩、牵引、针灸等多种方法。
葛根中药是一味极具价值的中药材,无论是在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使用葛根中药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其功效、用法、注意事项等,合理使用,以发挥其最大的保健和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