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刚吃完饭俩小时,胃里就咕噜咕噜叫,不吃点东西浑身发软..."其实这种莫名其妙的饥饿感,八成是身体在给你敲警钟——你的气血正在透支啦!
咱们老祖宗早就看透了这个理儿,中医眼里,脾胃就像块肥沃的土壤,气血就是庄稼需要的养分,当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脾胃运化能力下降,吃进去的食物没法转化成足够的气血,大脑就会不断发出"快补充能量"的信号,这才出现了越虚越想吃,吃了也撑不久的怪圈。
说到补气血,药店里那些大补丸药反而容易上火,我跟着中医爷爷学的最懒人办法,就是每天抓一把黄精煮水喝,这味被孙思邈称为"仙人余粮"的药材,性子温和得像春日暖阳,既能给脾胃做深度SPA促进营养吸收,又能慢慢把耗损的气血补回来,办公室姐妹连喝半个月,发现下午三四点的加餐零食不知不觉就省了。
不过单兵作战哪够痛快?真正懂行的老中医都会搭配着来,像黄芪配当归这个经典CP,黄芪负责补气升阳,当归专注养血活血,两者泡水喝就像给身体请了双职工保姆,有次看见邻居王婶子面色蜡黄,整天抱着饼干袋啃,我给她支了招,结果两周后再碰面,她提着两盒脑白金非要谢我,说是现在爬楼梯都不喘了,连多年便秘都好了。
要是觉得喝中药跟喝苦药汤似的,不妨试试食补暗度陈仓,红豆薏米粥里偷偷加把桂圆,五红汤(红豆、红枣、红皮花生、红糖、枸杞)炖起来香得勾人魂,特别是经期后的女生,早上来碗热乎乎的山药红枣小米粥,补血效果堪比吃阿胶糕,我表姐去年备孕时候就这么吃,现在小宝宝都会满地爬了。
当然万事都有讲究,补气血也得看体质,像舌苔厚腻、满脸冒油的痰湿体质,贸然进补反倒加重脾胃负担,最好找中医师把把脉,量身定制调理方案,记住咱们的小目标是:让身体学会合理调配能量,而不是靠零食填饱空虚~
最后考考各位:如果突然特别容易饿,还伴有头晕眼花、手脚冰凉的症状,这是该猛吃蛋糕还是赶紧调理气血呢?欢迎在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