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硬化这个词听着就吓人,其实就是血管变脆变硬了,血液流动不顺畅,很多中老年朋友体检报告上都有这毛病,西医说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前兆,弄不好容易引发脑梗,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这种慢性病有一套,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几个真实有效的中药偏方,都是民间用了几十年的土方子。
先说说为啥中药能管用,西医开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是降血脂,但长期吃伤肝肾,中药讲究辨证施治,通过活血化瘀、软化血管的药材搭配,既能改善血液循环,又能滋养血管壁,就像给生锈的水管内壁涂润滑剂,慢慢把血管养回来。
第一个方子最常见,我们村李大爷吃了三年,原本头晕手麻的毛病好了很多,抓丹参20克、山楂15克、决明子10克,这三味药每天煮水当茶喝,丹参是活血圣药,专门通血管里的血栓;山楂消食化积,能把血管里多余的血脂吃掉;决明子清肝明目,特别适合血压高引起的头晕,这组合就像三个清洁工,天天打扫血管垃圾。
第二个偏方适合手脚发凉的人,黄芪30克、当归10克、桂枝5克,加水煎半小时,黄芪补气推动血液流动,当归补血活血,桂枝温经通络,这方子特别适合早上醒来头晕、白天犯困的"血瘀体质",我们镇医院王大夫说,这就相当于给血管加个暖气泵,促进血液循环。
第三个方子针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钩藤15克、天麻10克、葛根20克,早晚两次煎服,钩藤降压效果比西药温和,天麻息风止痉,葛根扩张血管,隔壁张婶高压180吃了两个月,降到140而且头不晕了,不过要注意钩藤要后下锅,煮超过20分钟药效就挥发了。
第四个方子最适合保健预防,三七粉5克、西洋参片10克,直接用温水冲服,三七号称"血管清道夫",能双向调节血液黏稠度;西洋参补气养阴,特别适合气阴两虚的体质,我二叔坚持吃这个方子五年,现在70岁的人血管年龄测出来才50多岁。
这些偏方看着简单,但里面大有学问,比如丹参配山楂,一个是扩血管,一个是降血脂,正好对应动脉硬化的两个病因,再比如黄芪配当归,气血双补才能推动血液运行,老中医开方都会根据个人体质调整剂量,所以建议大家先找懂行的大夫把脉,别自己瞎琢磨。
说到煎药也有门道,治血管病的中药最好用砂锅,不能用铁锅,头煎大火烧开转小火熬20分钟,二煎加水再熬15分钟,两次药液混合分两次喝,有些药材要先煎,比如附子得煮一个小时去毒性,但这几个方子里的药材都不用特别处理。
饮食上也要配合调理,少吃肥猪肉、动物内脏这些油腻东西,多吃黑木耳、海带、洋葱,我们当地有个说法:"三天不吃青,血管堵成冰",所以绿叶蔬菜要顿顿吃,还有醋泡花生米,每天早上嚼10粒,这个偏方虽然简单,但坚持下来确实能软化血管。
最后提醒大家,这些偏方都是辅助调理,该吃的降压药、降脂药千万不能停,特别是已经放过支架的朋友,更要定期复查,中医讲究整体调理,西医控制指标,两者结合才是王道,就像给老化的水管做保养,既要疏通内部,也要防止外部腐蚀,双管齐下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