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上又是一片红灯,这降压药才吃两年就开始伤肾了..."隔壁张阿姨攥着化验单唉声叹气,看着她愁眉不展的样子,我忽然想起祖父生前常念叨的那个中药方子——正是专门对付这种缠人的"三高"毛病的。
要说这"三高"啊,就像家里墙角的蜘蛛网,看着不起眼,越积越厚就甩不掉了,西医的药片固然见效快,可长期吃总让人心里打鼓,倒是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方子,讲究个标本兼治,今天就给大家唠唠这个在街坊间口口相传的中药妙方。
先说说这"三高"到底是怎么来的,说白了就是身体里痰湿太重,好比下水道堵了,垃圾排不出去全淤在血管里,您看那些整天油荤不离、熬夜加班的上班族,肚子像揣了个水缸,走两步就喘,这不就是典型的痰湿体质嘛!这时候光靠吃药片疏通血管,不清理源头,岂不是边扫边撒灰?
这个方子的玄妙之处就在"分层次作战",君药是燥湿化痰的半夏,配上健脾祛湿的白术,好比派了两支工程队,一支负责铲除陈年淤泥,一支着手修复破损的管道,再加天麻息风止痉,专门对付头晕目眩这些急症,最绝的是丹参山楂这对搭档,前者活血通络,后者消脂化积,双剑合璧把血管里的油脂层层剥离。
去年邻居王叔就是靠着这个基础方调理的,他原本每天要吃三种西药,自从喝了半个月中药茶,竟然能把降压药减到隔天半片,不过这里头有个门道——药材配比要根据体质微调,比方体胖的人要加重泽泻剂量,经常应酬的加葛根解酒毒,更年期女性则添点柴胡疏肝气。
熬药也有讲究,头煎用冷水浸泡药材半小时,武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炖20分钟,二煎加水没过药材即可,煮15分钟,两煎药汁混合后分早晚两次温服,最好饭前喝,免得药性被油腻食物抵消,要是嫌煎药麻烦,可以把药材打碎装纱布袋泡茶,不过效果总归打个折扣。
光吃药还不够,生活方式才是根治关键,饮食上要记住"三黑三绿"原则:黑芝麻、黑豆、黑木耳养肾,绿茶、芹菜、菠菜清肝,每天快走八千步,以微微冒汗为度,切忌剧烈运动耗伤气血,还有要少看手机多泡脚,晚上九点后别再刷短视频,给肝脏留足排毒时间。
最近总遇到年轻人来问这个方子,其实二三十岁的"三高"多是作出来的,前天门诊来了个外卖小哥,天天宵夜啤酒炸鸡,尿酸高得测不出数值,我给他开方时加了土茯苓和玉米须,特别叮嘱戒掉夜宵,果然两周后来复诊,人瘦了五斤,血压计数字也跟着往下掉。
不过话说回来,中药虽好也不是万能灵药,上周碰到个大叔自行加大药量,结果喝出了胃痛反酸,所以大家切记要找明医辨证,根据舌象脉象调整方子,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就像不同的锁,得找对钥匙才能开门。
现在每次路过小区广场,都能看到张阿姨跟着大妈们跳广场舞,她那个珍藏的中药罐子就放在窗台上,阳光透过琥珀色的药汤,映出淡淡的草药香,看着她们红光满面的样子,突然觉得老祖宗传下来的方子,才是真正能让百姓活得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