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感觉身体沉甸甸的?明明没干什么活却浑身乏力,小肚子胀鼓鼓的,舌头边缘还有齿痕?八成是湿气缠上你了!更恼人的是,不少人还伴随着怕冷、手脚冰凉的毛病,这分明是寒气在作怪,别急着吃西药,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藏着不少祛湿驱寒的妙招,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能温和调理体质的中药"小卫士",让你轻松摆脱黏糊糊、冷飕飕的困扰。
茯苓:脾虚湿盛的"除湿机" 走在中药材铺子里,最常看到的就是灰白色块状的茯苓,这个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的药材,可是祛湿界的全能选手,它不像辣椒那样火辣刺激,而是像春雨润物般慢慢渗透,特别适合长期久坐、爱吃生冷食物导致的脾虚湿困。
我有个闺蜜是会计,整天坐得腰酸背痛,小腿经常肿得像馒头,后来每天用茯苓煮粥,连喝三个月,不仅上厕所通畅了,早上起床脸都不肿了,不过要注意,茯苓虽然温和,但阴虚火旺的人要少吃,不然容易口干舌燥。
艾叶:寒湿体质的"暖宝宝" 要说驱寒,谁能绕过艾叶?端午节挂艾草可不是摆着看的,这带着特殊香气的叶子,简直是寒湿体质的救星,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我连着几天用艾叶水泡澡,泡完浑身发热,原本冰凉的脚底板终于有了热气。
最方便的用法是把艾叶装进纱布袋,放在泡脚水里,水温不用太烫,4度左右刚好,泡到微微出汗就行,要是嫌麻烦,直接买艾叶贴敷在肚脐下方的关元穴,晚上睡觉前贴上,第二天寒气就被"吸"走大半,不过孕妇要慎用,毕竟活血功效太猛。
肉桂:怕冷人士的"小火炉" 说到驱寒,怎么能少得了肉桂?这味厨房里常见的调料,其实是药食同源的宝贝,特别适合那种穿再多衣服都手脚冰凉,喝点凉水就拉肚子的人,我记得邻居张阿姨每到冬天就咳喘,后来每天早晨喝肉桂粉冲的水,现在爬楼梯都不喘了。
不过肉桂性热,补过头容易上火,最好搭配着红枣、枸杞一起煮水,既能温阳又不伤阴,要是觉得直接吃肉桂太呛,可以用它炖牛肉、羊肉,香味翻倍还不燥热,但高血压患者要少吃,免得血压飙升。
白术:水肿虚胖的"排水阀" 看一个人是不是湿气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小腿,如果凹陷久久不回弹,多半需要白术来帮忙,这种带着淡淡清香的药材,就像给身体安装了抽水机,特别适合早晨起来脸肿、小便不利、白带多的女性。
我表姐产后水肿得厉害,月嫂就给她煮白术鲫鱼汤,做法也简单:白术15克加上鲫鱼一条,炖到鱼汤奶白,喝了一周,原本撑得慌的裤子都能扣上扣子了,不过白术有点燥,便秘的人要搭配点决明子才行。
生姜:应急驱寒的"速效丸" 别看生姜普通,却是最接地气的驱寒神器,淋了雨赶紧喝碗姜糖水,夏天贪凉吃了冰西瓜,切两片姜煮可乐,这些都是老辈传下来的智慧,特别是女性经期腹痛,含片糖姜片比止痛药还管用。
但生姜也有讲究,早晨吃胜过参汤,晚上吃赛过砒霜,体热的人要少吃,不然嘴上起泡别来找我,最妙的是用生姜擦脚底涌泉穴,擦到皮肤发红,寒气顺着脚底就跑光了。
苍术:关节疼痛的"除霉剂" 要是湿气重到关节都"生锈"了,走路咔咔响还酸痛,这时候该请出苍术了,这味带着强烈香气的药材,特别擅长对付顽固湿气,记得我爸风湿腿疼,老中医就开了苍术配黄酒外敷,现在阴雨天都不犯病了。
不过苍术味道太大,煎药的时候要通风,最好是做成香囊随身带,坐车、坐办公室都能防着湿气偷袭,但别直接对着鼻子闻太久,免得刺激呼吸道。
花椒:肠胃虚寒的"小棉袄" 别小看厨房里的花椒,它可是暖肠胃的高手,很多人吃完水果就拉肚子,喝凉水胃抽筋,这都是脾胃寒湿在捣鬼,可以试试花椒水泡脚,抓一把花椒加水煮开,晾到40度泡20分钟,连续一周,你会发现上厕所终于成型了。
要是觉得泡脚麻烦,煮花椒水漱口还能治口臭,不过孕妇要避开,花椒有促进宫缩的作用,另外花椒性麻,吃多了舌头会发麻,炒菜放几粒就够了。
陈皮:痰湿咳嗽的"清洁工" 喉咙里总像堵着痰,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多半是痰湿在作祟,这时候该请出陈皮这位"老字号"了,新会陈皮最佳,掰下一小块煮水,加点冰糖,喝下去胸口顿时清爽。
我同事常年抽烟,每天早上咳出黑痰,自从用陈皮泡水当茶喝,现在痰少了,口气也清新了,不过新鲜橘子皮不能代替陈皮,晒干的橘皮反而可能刺激肠胃。
砂仁:腹胀胸闷的"顺气丸" 吃饱饭就胀得直不起腰?感觉胸口压着石头?这是湿阻中焦的表现,砂仁这味药材看着像小眼球,却是行气化湿的高手,最适合饭后嚼两颗,或者煮汤时放3-5克,能帮助消化还不伤胃。
孕妇如果出现孕吐,闻闻砂仁的气味就能缓解,但砂仁含有挥发油,煎煮时间别超过15分钟,否则有效成分就挥发掉了。
附子:寒湿重症的"烈火战车" 前面说的都是常规武器,遇到寒湿特别严重的情况,就得请出附子这味"悍将"了,比如风湿关节炎患者疼得整宿睡不着,或者老人阳气虚衰手脚冰凉到膝盖,这时候非附子不可。
不过附子有毒,必须经过炮制才能用,千万别自己乱煎药,一定要找专业中医师开方,通常都会搭配干姜、甘草来解毒,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毒酒需要解药一样。
祛湿驱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关键要找准自己的体质,如果是湿热体质(舌苔黄腻、满脸冒油),就不能盲目温补;若是寒湿体质(舌淡苔白、怕冷嗜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