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粉丝留言,说自己明明穿得挺暖和,可稍受风吹就打喷嚏流鼻涕,换季必中招,吃了不少补品却见效甚微,其实这种情况多半与"气虚体质"有关,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中医调理气虚易感冒的实用方法。
自测是否属于"气虚型感冒体质" 很多反复感冒的朋友都有这样的困扰:明明没有受凉,稍微吹点风就喉咙发痒;别人感冒三天就好,自己却要拖上两周;特别容易出汗,爬个楼梯就气喘吁吁,这些都是典型的气虚表现,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防御的"卫气"不足时,外界病邪就容易趁虚而入。
千年古方玉屏风散的奥秘 针对这类体质,中医有个经典名方——玉屏风散,这个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的方子,就像给身体筑起一道防护墙,黄芪负责补气固表,相当于给免疫系统充电;白术健脾益气,从根源上增强气血生化能力;防风不是解表药,在这里起到"侍卫"作用,把外邪挡在门外。
现代版改良用法更贴心 传统煎药确实麻烦,现在药店都有现成的玉屏风颗粒,建议早晨空腹用开水冲服,连续吃半个月就能感觉变化,要注意别跟感冒药混吃,正在发烧咳嗽时要先停用,有位粉丝反馈说坚持喝了两个月,去年冬天终于没往医院跑,连同事都发现她脸色红润了。
搭配食疗效果翻倍 单靠吃药还不够,日常饮食要跟着调整,山药红枣粥就是个好东西,每天早晚喝一碗,既能补气又能养脾胃,做法很简单:山药切块加红枣煮粥,喜欢甜的可以加少许红糖,还有个小窍门,煮粥时放3-5颗花椒,能帮助药物吸收。
动起来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很多气虚的朋友不爱运动,其实适当锻炼才能激活阳气,推荐八段锦里的"双手托天理三焦",每天早晚对着窗户做三次,配合深呼吸效果特别好,刚开始可能会觉得累,坚持一周就会发现精神头足了,这是气血运行起来的信号。
避开这些伤气的坑
- 熬夜追剧:晚上11点后肝胆经当令,这时候不睡最伤正气
- 过度节食:气血来源全靠脾胃运化,不吃主食等于自断补给
- 盲目进补:阿胶、熟地这些滋腻品,气虚消化不动反而加重负担
特殊人群要注意 产后妈妈和中老年人同样适用这个方子,但剂量要减半,小孩子如果是早产或发育迟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太子参代替黄芪,更温和些,有位宝妈分享,她家宝宝上幼儿园总生病,用儿童版玉屏风调理半年,现在抵抗力明显增强。
季节交替时的保养秘诀 春秋两季最容易出现"气象病",这时可以提前一个月开始预防性调理,用黄芪10克、枸杞15粒泡水喝,再加几片生姜驱寒,办公室常备苏叶茶,感到鼻塞马上冲一杯,能及时驱散外邪。
最后提醒大家,中医调理贵在坚持,一般需要连续服用三个月,配合规律作息才能彻底改变体质,如果服药期间出现上火症状,可以把黄芪换成党参,或者找中医师调整配方,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有细微差别,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