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材种植界,芍药堪称"黄金作物",这种既能观赏又能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可提炼白芍、赤芍等名贵药材,每亩收益轻松过万,最近三年,亳州、菏泽等地药农靠着规模化种植芍药,把普通田地变成了"绿色银行",今天咱们就唠唠,怎么才能种好这棵"摇钱树"。
选地块就像找婆家,门当户对才能幸福 想种好芍药,第一关就是挑地,这娇贵的药材喜欢"住别墅",得选阳光充足的向阳坡地,每天至少晒够6小时太阳,土质要像揉好的面团,松软透气还得保水,沙壤土最合适,要是遇上黏糊糊的红胶土,可得提前半年改良,掺点腐熟牛粪、锯末调调脾气。
土壤处理有讲究,消毒施肥两不误 整地时先深翻40厘米,把板结的硬疙瘩都敲碎,撒200斤腐熟农家肥打底,再拌上50斤生物菌肥,有经验的老药农会加一小把呋喃丹防地下虫害,但切记量别多,不然药残超标就麻烦了,特别提醒:前茬种过牡丹、太子参的地,最好歇两年再种芍药。
种苗挑选藏门道,母大儿肥才靠谱 选种苗得像相女婿,专挑粗壮实心的,手指粗的根茎最理想,芽眼饱满没有病害痕迹,有些不良商家会拿细弱苗充数,这种苗就像"林黛玉",风吹雨淋就折腰,收到种苗后别急着种,用多菌灵泡半小时,晾干后再下地。
栽种时机要掐准,像嫁姑娘看吉日 霜降前后是最佳栽种期,这时候气温刚好让根茎伤口愈合又不发芽,按30厘米的行距开沟,种苗间隔15厘米,像插筷子似的斜着放进去,注意芽头朝上,覆土5厘米正合适,新手常犯的错误是种太深,结果来年春天芽憋在土里出不来。
田间管理像养娃,吃喝拉撒都要管 春季追肥最关键,萌芽期施尿素提苗,花开前补钾肥壮根,浇水要见干见湿,梅雨季节赶紧挖排水沟,积水超过三天根就烂,除草得趁早,杂草和芍药抢养分就像恶霸占地,发现一株拔一株,特别要注意:芍药怕连作,种过三年的地必须换茬。
病虫害防治有绝招,预防胜过救火队 蚜虫最爱吸食嫩芽,发现虫害马上喷苦参碱,根腐病最要命,定期用甲基托布津灌根,有个土方子很管用:每亩撒100斤草木灰,既能防虫又能补钙,记住千万别乱打农药,收获前三个月必须停药,不然药检不过关血本无归。
采收加工藏大学问,时辰火候都讲究 白芍要长满3年才能采挖,霜降后叶子枯黄时起根,用竹刀削去须根,开水烫3分钟定色,这才是白芍洁白如玉的秘诀,晾晒要摊开不能堆,每天翻动防霉变,老药工说:"九晒九收"才能存长久,其实就是反复晾晒至全干。
市场行情早摸透,种销衔接才不愁 现在白芍统货价格稳定在40-50元/公斤,优质选货能卖到80元以上,但盲目扩种风险大,建议新手先试种5亩,和亳州药材市场搭上线,最近深加工走俏,芍药花茶、芍药苷提取物都卖得好,有条件的可以搞初加工增值。
种芍药就像养孩子,三年磨一剑,山东张大哥去年3亩地收了9000斤,净赚15万,他的经验就三条:选对种苗、管好水肥、盯紧市场,现在各地都在扶持中药材种植,很多地区免费培训技术,想入行的朋友不妨先去当地农技站取取经,种药材不是赌运气,科学管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