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当归要不要医生开方子?""我自己买的黄芪算处方药吗?"要说清楚中药是不是处方药,得先从咱们中国对药品的管理规定说起。
其实国家早就把药品分成了两大类: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简单说,处方药就是必须拿着医生开的"白大褂通行证"才能买到的药,而非处方药就像超市货架上的日用品,咱老百姓能直接选购,不过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在这个分类里有点特别。
先说结论:大部分中药都属于处方药范畴,比如在正规医院开的那种装在牛皮纸袋里,贴着"XX医院"标签的中药配方颗粒,或者是需要特殊炮制的毒性药材(比如生附子、川乌),这些绝对要凭处方才能取药,但像枸杞、菊花、山楂这类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在超市、菜市场都能买到,明显属于非处方药行列。
这里有个关键知识点要记住: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里包含87种中药材,这些都能当食材用,比如炖汤放的党参、泡水喝的金银花,还有熬粥用的薏仁,都属于这个范畴,但像水蛭、斑蝥这种有毒性的,或者熊胆粉、犀角(现在用水牛角替代)等珍稀药材,就必须锁在药房的处方柜里。
说到中成药就更容易混淆了,像家里常备的藿香正气水、六味地黄丸这些标着OTC标志的,确实可以直接购买,但有些名字相近的药品就有讲究,安宫牛黄丸"和"复方丹参滴丸",前者含有牛黄、麝香等珍贵药材,必须凭处方购买;后者因为成分相对温和被列为甲类OTC。
老中医开方子时常写的那些药材名也有门道,像"制附子"需要特殊炮制去毒,必须凭处方抓取;而"山药""莲子"这些既能入药又能做八宝粥的,药店通常不会要求处方,不过现在很多地方执行"双轨制",同样一味药,如果是单买原料可能不用处方,但要按特定方剂配伍时就需要医生签字了。
最近两年线上问诊流行,很多互联网医院也能开中药方,这时候平台会要求上传处方照片,快递送来的药包里也会附上用药指导,但要注意,就算是网购中药,正规平台都会要求填写处方信息,那些完全不问病情直接卖"祖传秘方"的网店,建议绕道走。
有个冷知识很多人不知道:中药注射剂全部属于处方药,像鱼腥草注射液、丹参酮注射液这些,因为存在过敏风险,必须严格在医疗机构使用,就连常见的云南白药气雾剂,虽然能在药店买到,但说明书上还是印着"本品含草乌(制)、雪上一枝蒿(制)"的警示语。
最后提醒各位养生达人:别把中药当成保健品瞎吃,去年我就亲眼见过有人拿何首乌当茶叶泡,结果吃出肝损伤住院的,记住但凡包装盒上有"国药准字Z"开头的中成药,或者需要煎煮的中草药,最好都找专业中医师把过脉再下嘴,毕竟老祖宗留下的宝贝,用对了是良药,用错了可能变毒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