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不少朋友留言,问分泌性中耳炎吃中药到底管不管用,作为一个被这个问题困扰过的人,我特别能理解大家的心情,去年我闺女突然说耳朵闷胀,总感觉堵着棉花,去医院检查说是分泌性中耳炎,医生开了滴鼻液和抗生素,但效果不太明显,后来找到一位老中医调理了两个月才彻底好转,今天就把我学到的经验跟大家唠唠,希望能帮到正被这个问题困扰的朋友。
先搞懂这个病到底是咋回事 分泌性中耳炎不像急性中耳炎那么疼得厉害,但那种耳朵闷胀、自听声增强的感觉真的很难受,西医认为这病主要跟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比如感冒鼻塞时用力擤鼻涕,或者过敏体质的人遇到花粉季,都容易诱发,中医角度看,这属于"耳胀耳闭"范畴,多与肝胆湿热、脾虚湿困有关。
中药调理的优势在哪里 我专门问过省中医院的耳鼻喉科主任,他说中药治疗这类慢性病有独到之处,西药主要是消除炎症和缓解症状,而中药能从根本调理体质,比如脾虚的人容易出现耳内积液,用健脾祛湿的药方能减少复发,更重要的是,中药副作用相对小,特别适合像孩子这样不能长期用激素的患者。
这些中药方子亲测有效
-
经典基础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老中医给开的方子里,柴胡、香附舒肝理气,茯苓、白术健脾祛湿,加上石菖蒲通窍,我闺女喝了一周,就说耳朵那种胀胀的感觉减轻了,不过具体克数得因人而异,建议找专业医师开方。
-
外治辅助法:中药熏蒸 用金银花、野菊花各15克煮水,晾到40度左右做耳浴,每天早晚各一次,既能消炎又能促进积液排出,这个方法我自己试过,温温热热的药水浸泡挺舒服的。
-
食疗小偏方 冬瓜薏米汤简直是健脾利湿的神组合,每周喝三次,把冬瓜皮留着一起煮,利尿效果加倍,还有山药芡实粥,早晚当早餐,坚持吃一个月,整个人都清爽很多。
日常护理比吃药更重要
-
擤鼻涕学问大 一定要单侧轻轻擤,这点我刚开始总忘,有次急着擤鼻涕,结果耳朵又闷了半天,血的教训啊!
-
睡眠姿势有讲究 平躺时垫高枕头,让头部比身体高15度左右,能促进中耳积液排出,我家现在备了个记忆棉颈枕,睡觉舒服还能预防。
-
情绪管理别忽视 肝气郁结会影响耳窍通畅,所以保持心情舒畅特别重要,我后来每天带闺女散步半小时,不仅增强体质,她心情也好了很多。
这些坑千万别踩
-
别盲目信偏方 网上流传的往耳朵滴香油、塞蒜瓣,这些方法很危险!我邻居家孩子试了蒜瓣,结果外耳道发炎折腾了好久。
-
忌口要坚持 海鲜、羊肉、辣椒这些发物要忍住不吃,我当初偷吃了半块火锅,第二天立马感觉耳朵又胀了。
-
定期复查别偷懒 中药起效慢,但该做的检查一定要按时做,我们每两周就去查一次声导抗,及时调整药方。
中西医结合效果更佳 不是说中药就完全排斥西药,我闺女在喝中药期间,医生还是开了欧龙马滴剂促进排泄,关键是要找到平衡点,急性期适当用西药控制,慢性期靠中药调理体质。
现在半年过去了,闺女耳朵再也没犯过,最大的感受是,治病不能急功近利,要像养花一样慢慢调理,如果你也在被这个病困扰,建议找个靠谱的中医号脉辨证,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方子也会不一样,要是情况严重,千万别自己乱吃药,及时去正规医院才是正道。
最后提醒大家,出现听力下降、持续耳闷的情况,一定要尽早就医,祝大家都能早日摆脱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