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老中医念叨"黄色入脾经",我这才明白原来中药里那些金灿灿的药材个个都是宝,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些藏在药房角落里的"黄色宝藏",说不定你家厨房就藏着几味呢!
【第一眼误会的"甘草兄弟"】 第一次见黄芩片时,我还以为是廉价甘草,这土黄色的切片看着普通,却是实打实的"灭火器",去年上火嘴角起泡,老药师抓了把黄芩煮水,那股苦味呛得我直皱眉,没想到连喝三天,火气全消,现在家里常备黄芩茶,火锅吃多了就泡一杯,比凉茶管用还不伤胃。
【厨房里的补气神器】 要说最亲民的黄色中药,当属黄芪莫属,这长得像鸡爪的干草,可是广东人煲汤的秘方,记得去潮汕同事家,看见她往汤里扔了几片黄芪,说是给熬夜加班的老公补气,后来我也学着炖鸡汤,喝完确实感觉精神头足了,不过老中医提醒,舌苔厚腻的时候别喝,容易越补越燥。
【口臭克星的真面目】 黄连这名字听着就像个"苦行僧",我第一次含黄连片时差点被苦出眼泪,但这黑褐色的小东西(其实也算黄色系)对付口腔溃疡是真灵,长溃疡时含两片,第二天就不疼了,现在办公室抽屉里常备着,上火牙痛时就拿出来嚼,同事们都叫我"行走的下火丸"。
【藏在月饼里的贵族】 前年中秋做广式月饼,特意买了野生牛黄粉调馅,这金黄色的粉末贵得肉疼,但做出来的莲蓉月饼确实有股特别的清香,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古时候牛黄是退烧三宝剑之一,不过现在多用于急救,咱们普通人还是欣赏它的美食价值吧。
【会开花的养生担当】 蒲公英晒干后也是漂亮的淡黄色,我姑妈每年春天都去挖野菜晒蒲公英,她说这"黄花地丁"能通乳腺,哺乳期喝点汤特别管用,我自己试过用蒲公英根煮水,淡淡的苦味带着清香,比咖啡健康多了,就是采摘时要挑叶尖发黄的才够老。
【药店C位的全能选手】 路过中药房总会看见显眼的当归,这棕黄色的草根可是妇科圣药,我闺蜜痛经就靠当归生姜茶救命,她说那股辛香能暖到脚底,不过当归补血要配黄芪,一个活血一个补气,这对CP我奶奶辈就在用了,看来真是千古组方。
【被误会的"毒蘑菇"】 栀子看起来像朵干枯的黄蘑菇,第一次见还真不敢碰,后来知道它能清三焦之火,夏天泡水喝特别解暑,有次烧烤吃多了拉肚子,老中医开了栀子金花丸,金色的小药丸苦得过瘾,吃完倒是把肠胃清理得干干净净。
【厨房废料变宝贝】 最惊喜的是陈皮居然算黄色中药!以前总把橘子皮当垃圾,现在晒干的陈皮成了我家调味神器,炖肉时放两片,香气瞬间提升,上次咳嗽痰多,含了片九制陈皮,酸甜开胃还化痰,这才懂为啥广东人爱拿它煲汤。
【睡前养生小秘密】 最近迷上用艾草泡脚,这灰绿色的绒团晒干后微微泛黄,听老师傅说三年陈艾最好,我专门托人找了五年陈的老艾,每晚煮艾草水泡脚,祛湿效果惊人,泡完脚底板软绵绵的,睡眠质量都提高了,不过艾草性温,体质燥热的人要少用。
【最后的忠告】 虽然这些黄色中药看着亲切,但千万别自己乱搭着吃,上个月邻居阿姨把黄连和人参一起炖,结果整夜失眠,老中医说中药讲究君臣佐使,补泻搭配,就像炒菜要放对调料,建议大家有事还是先咨询大夫,毕竟这些"黄色密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