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熬夜加班,嗓子眼像卡了团棉花,闺蜜神秘兮兮塞给我一罐"白梅花",我还以为她送的是茉莉花茶,结果打开飘出股清冽的梅香,这玩意儿看着普通,没想到大有来头——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中药材,学名叫绿萼梅,老辈人管它叫"雪里开花"的倔强仙子。
要说这绿萼梅的身世,得从江南的梅雨季说起,每年寒冬腊月,当别的花儿都缩着脖子躲进温室时,它就顶着翡翠色的花瓣在寒风里蹦迪,这种反季节操作让它得了"绿梅花"的诨名,就像班里那个总穿另类衣服的酷小孩,不过别被它高冷的外表骗了,这花儿性子可温柔着呢。
我查了本草纲目才知道,这小家伙专治现代人的通病,每天对着电脑手机,肝气郁结得像打结的耳机线?抓几朵泡茶,那股子幽香能顺着喉咙把堵着的气儿捋顺,上次跟客户吵架后胸闷,喝了三天感觉胸口的石头挪开了,比吃薄荷糖管用多了。
最绝的是它的美容效果,办公室姐妹们追着我问链接,说连续喝两周,早上洗脸时皮肤透着少见的粉润,我自己也发现指甲上的月牙慢慢长回来了,估计是把淤着的气血给疏通了,不过别指望它像奶茶那样立竿见影,这毕竟是细水长流的养生买卖。
泡茶可得讲究法子,刚入行的新手总以为越多越好,其实三朵就能泡出琥珀色的茶汤,最好用玻璃杯,看着花瓣在热水里跳芭蕾,心情都能跟着舒展,要是加蜂蜜记得等水温降下来,不然高温会败了它的香气,就像焯水过的青菜总归少点灵气。
炖汤时丢几朵更是妙招,上周我妈煲排骨汤时撒了把,原本油腻的汤头突然变得清爽,连吃肉都不觉得腻,邻居张阿姨用来煮小米粥,说能帮助消化,她家娃积食时比吃药还管用,不过孕妇要绕道走,这花儿虽好终究带着药性。
挑货也有门道,懂行的人都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完全盛开的反而流失了精气神,颜色要选青白相间的,发黄或有黑斑的千万别要,就像买菜要看新鲜度一样,存的时候用铁盒装着放冰箱,否则香味早被空气拐跑了。
翻古籍发现这花儿还是文人心头好,宋代诗人杨万里写过"雪后初阳合动枝,半开犹未解愁眉",说的就是它凌寒绽放的模样,古人赏梅不仅看颜值,更懂得用它调理身心,毕竟在笔墨纸砚间久坐,最需要这剂疏肝解郁的良方。
现在年轻人流行喝花草茶,但真懂绿萼梅的不多,它不像玫瑰花那般艳丽,也不似菊花那么家常,却默默守着千年药典里的排号,下次感觉心里堵得慌,不妨抓几朵泡着,看它在杯中浮沉,或许能想起那些被我们遗忘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