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是中药还是西药?千年抗疫密码藏在成分表里!

一归堂 2025-05-04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感冒发烧来一包板蓝根"这句话咱们都听过,但要是突然被问"这到底是中药还是西药",估计很多人得懵圈,就像问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藏着大学问,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颗黑褐色颗粒的真实身份。

【从《神农本草经》到现代药房】 要说板蓝根的身世,得从东汉末年说起,当时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记载的"青囊药",就是用菘蓝叶子熬制的汤药,这种长在北方田间的十字花科植物,早在《本草纲目》就被李时珍盖章认证:"苦寒无毒,治天行热毒",老祖宗拿它治瘟疫、喉痹、丹毒,就跟咱们现在喝板蓝根冲剂是一个道理。

不过现在的板蓝根颗粒可不完全是古法炮制,你仔细看药品说明书会发现,主要成分是"板蓝根提取物",辅料有蔗糖、糊精这些现代产物,这就引出个关键问题——当传统草药穿上现代胶囊的外衣,到底该算哪边?

【成分检测里的中西之争】 去年国家药典委员会做过个有意思的实验:把同一批次的板蓝根颗粒分别送去中医院和西医院检测,结果中医院重点测氨基酸、多糖这些天然成分,西医院则盯着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其实两边都没错,中药讲究"整体调理",西药追求"成分精准",板蓝根正好卡在这个交叉点上。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市面上的板蓝根产品包装上,批准文号要么是国药准字Z(中药),要么是国药准字H(化学药),但仔细查成分表,所有正品板蓝根颗粒的原料都只有板蓝根提取物,连颗西药成分都没有,这说明啥?说明它骨子里还是个纯正的中药崽,只是换了身现代化的行头。

【药店货架上的双面间谍】 在海王星辰这类大药房转一圈你会发现,板蓝根经常玩"跨界",它跟999感冒灵这种中西结合的复方药挨着放,也和金银花露这种纯中药挨得很近,但其实按照《中国药典》分类,它应该老老实实待在中成药区,为啥会有混淆?全赖它太会"变形"——既能做成颗粒冲剂,又能提取成注射剂,最近还出了含片、口服液这些新花样。

老中医们总念叨"汤药煎煮才正宗",但年轻人更爱直接撕开包装冲泡,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板蓝根成了中西药之间的"两栖动物",不过别被包装迷惑,只要看成分表没掺西药成分,它就还是那个传承了上千年的中药底子。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防疫神药】 2003年非典时期,板蓝根经历过高光时刻,那时候药店门口排长队,有人甚至一次买十盒,其实回头看,世卫组织从来没把它列入抗病毒药物名单,但它含有的吲哚类化合物确实能抑制某些病毒复制,这点连《自然》杂志都承认,所以说它防病靠的是真本事,只不过这本事是中药特有的"扶正祛邪"原理。

现在每次流感季,还有人囤板蓝根,但要提醒大家:它本质是清热解毒的凉药,体质虚寒的人喝多了反而伤胃,就像你不能把红糖水当抗生素用,板蓝根也不是万能预防药,认清它的中药属性,才能用对地方。

说了这么多,答案其实很明显:板蓝根根正苗红是个中药,只不过穿了件现代化的外套,它既能登堂入室配伍中药方,也能单独作战当OTC药品,下次再看到这个国民单品,不妨想想它背后两千年的中药智慧,可比很多西药历史悠久多了,该看医生还是得去看,毕竟再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