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推荐的去风散寒中药方,冬季驱寒保暖就靠它!

一归堂 2025-05-05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天一冷,很多人稍微吹点风就打喷嚏、流鼻涕,关节酸疼像被冻住一样,这其实就是"风寒邪气"在作怪,老一辈常说"寒从脚起,风往里钻",这时候光靠多喝热水可不够,还得用中药方子把钻进身体的"风"和"寒"赶出去,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几个经典去风散寒的中药方,都是老中医们用了几百年的"祛寒法宝",关键还特别接地气!

风寒到底是个啥?

很多朋友分不清"风寒"和"风热",其实区别很简单:

  • 风寒:怕冷明显(穿再多都哆嗦)、流清鼻涕、头痛脖子僵、舌苔发白,就像被冷水浇透的感觉。
  • 风热:嗓子痛、发热重、流黄鼻涕、口渴想喝冰水,更像是身体里着了火。

要是淋雨后脑袋昏沉、关节咔咔响,或者冬天骑车被北风"透心凉",这时候就得赶紧用温性的中药把寒气"蒸"出来。

千古名方桂枝汤:厨房就有的驱寒神器

别小看这个只有五味药的方子,《伤寒论》里可是把它当"万能钥匙"用的!

  • 基础配方:桂枝10g(掰手指粗细的一段)+ 白芍10g(几片硬币厚的片)+ 生姜3片(带皮切)+ 大枣5颗(撕开去核)+ 甘草5g(掰小块)
  • 煎法:砂锅加4碗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煮20分钟,倒出汤汁再兑2碗水重复煮,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喝。

妙用场景

  1. 吹空调后脖颈僵硬:加葛根15g(药店买切片的),专门缓解"僵脖子"。
  2. 女性经期受寒腹痛:白芍加量到15g,红糖代替甘草调味。
  3. 小朋友着凉打喷嚏:去掉白芍(偏凉),加葱白2根煮水洗澡泡脚。

注意:喝完药要喝一小口热粥(小米粥最佳),帮助药力"发汗驱邪",但千万别大汗淋漓,微微冒汗就好。

麻黄汤:寒风刺骨时的"急救包"

遇到突然降温、狂风暴雨这种情况,身体被冻得"透心凉",这时候就得用麻黄汤这种"猛药"快速破冰。

  • 经典配比:麻黄6g + 桂枝9g + 杏仁6g(拍碎)+ 甘草3g
  • 煎服要点:麻黄要先煎10分钟再下其他药,煮好后趁热顿服(一次性喝完)。

适合情况

  • 淋雨后浑身发冷,体温却没升高(说明寒邪还在表)
  • 风吹后面瘫(嘴歪眼斜那种)
  • 老寒腿突然剧痛(局部皮肤苍白那种)

特别提醒:高血压患者慎用,麻黄含有类似肾上腺素成分,喝完如果心跳加快要立即停用。

九味羌活汤:全身酸痛的"救星"

有些朋友着凉后不仅怕冷,还感觉肩膀、腰背像压着石头,这就是寒湿夹杂的表现,这个出自《此事难知》的方子堪称"疼痛管理专家"。

  • 核心组合:羌活9g(对付上半身寒痛)+ 独活6g(针对下半身酸胀)+ 防风6g(驱风高手)+ 苍术6g(吸走关节湿气)
  • 加减秘诀
    • 头疼加白芷3g
    • 胃寒加干姜3片
    • 四肢麻木加秦艽6g

生活妙用

  1. 贴三伏贴前用此方泡澡,疏通经络效果翻倍。
  2. 快递员、外卖小哥等长期在外奔波者,每周喝1-2次预防职业病。
  3. 瑜伽馆、游泳馆等场所备着,运动后驱寒防潮。

现代懒人版祛寒法

知道很多小伙伴没时间煎药,这里分享几个偷懒妙招:

  1. 泡脚升级版:艾叶30g + 生姜5片 + 花椒10粒,煮10分钟兑温水泡脚,水位过脚踝就能逼出寒气。
  2. 办公室急救茶:紫苏叶3g + 陈皮丝2g + 红糖1块,保温杯焖泡代茶饮,专治空调房打喷嚏。
  3. 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250g+生姜30g+当归10g),炖烂吃肉喝汤,特别适合手脚冰凉人群。

划重点:所有中药方子都要根据体质调整,比如阴虚火旺的人(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要慎用温热药,拿不准的话,建议先去社区医院把脉,别自己乱试!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