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夫,我这疝气开刀怕留疤,不手术又疼得睡不着觉,您看有没有别的法子?"上周在星海广场遛弯时,无意间听到两位大叔的对话,这让我想起半年前陪老爸在大连寻医问药的经历,突然发现咱们本地论坛上关于中药治疝气的讨论特别热闹,今天索性把压箱底的经验都掏出来。
先给不太懂的朋友科普下,疝气就是肚子里的器官从薄弱处凸出来,像小腹鼓包时隐时现,西医说必须手术,可我爸当年在春柳某工地干活时落下的病根,一听要开刀就直摇头,去年深秋跑遍大连几家三甲医院,最后在白云山脚找到位专治疝气的孙老先生。
这位老爷子七十多了,诊所墙上挂满锦旗,最显眼的是面"妙手回春"——仔细看落款日期,最早的居然是1998年,头次去时他正给沙河口区的老张换药,掀开衣服瞧见肚脐眼下三寸贴着褐色药膏,据说是祖传配方配的当归、小茴香之类的药材,老张乐呵呵说:"贴了三个月,现在扛水泥袋都不犯病。"
孙老开的药方挺讲究,分早晚两次喝的汤药,外加自己熬制的黑膏药,有意思的是他总叮嘱"午时一定要晒穴位",说大连靠海湿气重,得借阳气驱寒,有次忘带遮阳帽,他竟从抽屉摸出顶旧草帽,说海边长大的人最懂防晒的重要性。
在论坛潜水发现,不少网友推荐过几位民间高手,比如住在泡崖小区的李郎中,擅长用艾条灸足三里;还有劳动公园早市摆摊的王大姐,她家祖传的疝气带据说加了海盐和海藻,不过最多人提到的还是中山区朝阳街的陈氏诊所,他们家把脉后会根据体质调整药方,有位西岗区的患者跟帖说贴敷半年后,打篮球都没再复发。
自己实践才知中药治疗是个精细活,头个月要忌口真是煎熬,连我爸最爱的海鲜卤蚬子都不能碰,每天早起煎药满屋苦味,不过孙老教了个妙招——药汁晾温后加勺蜂蜜,比直接喝确实顺喉,最麻烦的是贴膏药前要用生姜片擦皮肤,有次擦猛了火辣辣疼,老爷子笑着说:"这才通经络呢!"
坚持到第三个月,我爸说早上起床没那么胀疼了,冬至那天复查,B超显示突出物缩小大半,孙老又开了些巩固的药丸,交代惊蛰后再来复诊,现在半年过去,他偶尔钓鱼久坐会隐隐作痛,但抹点诊所自制的药油就好。
在论坛混久了,总结出几条门道:找中医别光看广告,多留意患者真实反馈;贴敷类药物过敏体质要谨慎;治疗期间保持心情舒畅比吃药还重要,有个叫"滨海小郎中"的网友说得在理:"疝气就像轮胎漏气,西医补胎我们灌胶,关键看怎么用对方法。"
最近发现中山广场附近新开了家中西医结合门诊,用红外理疗配合中药外敷,昨天带邻居去咨询,主治医师建议:"轻度疝气试试保守治疗,严重的情况还是建议手术。"看来现在医生都越来越理性了。
写这篇帖子时窗外正下着大连特有的细雨,突然想起孙老常念叨的话:"海边人啊,风湿入骨要趁早调理。"不管是选择手术还是中药,身体健康才是本钱,大家在论坛交流经验时,记得多留个心眼,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要是有新的治疗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咱们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