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林下藏金术 中药材种植新风口

一归堂 2025-05-05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老李啊,你家花椒林底下种的这是啥?""黄精啊,这不刚挖了两筐,收购站给价比去年高三成!"在川渝交界的山坡上,越来越多的椒农正把林下空地变成"聚宝盆",要说这花椒林里种中药材,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林生金。

前年镇里开技术培训会时,农技站老张就掰着手指头算账:"一亩花椒林,年收益撑破天就五千块,要是套种耐阴药材,每亩多挣万把块不成问题!"当时大伙儿还当耳旁风,谁承想隔壁村王二娃试种了三十亩柴胡,年底直接换了新车,这下可好,漫山遍野的花椒林里,如今全是弯腰刨土的致富经。

要说这花椒林下种药材,那可是天作之合,您瞧这花椒树,春天一开花,满树银白,到了夏天枝叶密实得像打伞,这半阴半阳的环境,正合了黄精、苍术这些娇贵药材的脾气,更妙的是,花椒树根扎得深,中药材根系浅,俩伙计各占各的地盘,倒像是商量好的轮作套种。

眼下最火的搭配当属"花椒+黄精",黄精这玩意儿皮实,种子撒下去三年不用管,正好接上花椒树的生长周期,您可别小看林下那些歪歪扭扭的黄精块茎,药店里论克卖的九蒸九晒黄精,根子可都在这山林里,去年县药材市场里,鲜黄精最高涨到18块一斤,一亩林地挖出两千多斤,这账本连小学生都会算。

不过要想在这方寸地里淘金,门道可不少,老药农赵师傅摸著胡须传授秘诀:"清明前后必须追肥,这时候花椒刚抽芽,药苗正渴补。"他边说边抓起一把腐熟的牛羊粪,"肥料要贴着树冠外围撒,千万别挨近树根",说着蹲下身,手指轻叩泥土:"看见没?表层土一捏就碎,底下还得保持疏松,这才叫透气不透水。"

最让人拍大腿叫绝的是"天然遮阳棚"的妙用,七月伏天正午,坡地上的花椒林里凉飕飕的,温度比外头低着五六度,这可让怕晒的云苓、射干乐开了花,更绝的是,花椒树叶自带驱虫效果,林下药材基本不用打农药,不过也有闹心的时候,去年暴雨冲垮了李大娘家的排水沟,积水泡烂了半亩林芝,现在她见雨就往地里跑,比伺候月子媳妇还精心。

要说这营生最大的甜头,还得数"一份投入双份收成",花椒该采摘还摘着,林下药材照常生长,就像王婶家那五亩坡地,往年光摘花椒得雇三个短工,如今添了药材活计,反倒多赚两份工钱,最热闹要数秋收时节,花椒烘干机轰隆作响,药材切片机咔咔不停,整个村子都浸在药香里。

当然也不是随便撒把种子就能躺著数钱,农科所的小陈技术员常年蹲点指导,他举著手机给大伙儿看对比图:"这是没修剪的花椒林,底下药材瘦巴巴;这是定期疏枝的,药材个顶个饱满。"原来花椒枝条过密会抢光照,每年冬季得剪掉三分之一,让阳光漏下来养药材,还有浇水的讲究,春季浇透水催芽,伏天傍晚洒水降温,秋旱时候润根保收。

现在村里年轻人都不往外跑了,小周去年辞了城里快递站的工作,回来专门搞林下药材直播,他举著带泥的苍术苗对着镜头喊:"家人们看!这就是早上现挖的野生环境仿生态种植......"一场直播下来,冷库里的干货卖得精光,更绝的是他发明的"花椒木盒装药材",带着树香的木盒子成了城里人追捧的伴手礼。

眼瞅着这门生意越做越红火,县里专门出台了补贴政策,只要集中连片种植超过二十亩,每亩补助八百块;要是搞有机认证,额外再奖两千,老支书带着会计挨家挨户算账:"种玉米一亩挣千把块,现在套种药材翻三倍,加上补贴相当于五倍!"这话说得大伙儿心里热乎乎的。

不过老把式们也提醒新手:林下种植看着美,里头学问海了去了,得像伺候老祖宗似的伺候土地,三年轮作避重茬,该施饼肥的时候不能偷懒,最怕跟风种热门品种,去年全村一窝蜂种黄精,结果价格跌得比股票还快,现在聪明人都玩起"错峰种植",春天种耐寒的重楼,夏天育喜阴的白芨,秋天栽怕晒的半夏,把林下空间榨出了最大价值。

站在山顶往下望,层层叠叠的花椒林里,黄精花开得金灿灿,苍术果结得绿油油,这哪是普通树林?分明是座座绿色银行,正如农技专家说的:"林下经济玩的是空间魔法,要的是生态智慧。"下次您路过川渝山区,别忘了尝尝椒农递来的黄精茶,那可是从花椒林里长出来的真金白银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