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药材论坛,赋能产业升级,共绘壮乡本草新蓝图

一归堂 2025-05-05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老张,这次论坛请来的可是国医大师啊!"南宁某中药材市场里,商户李姐边整理八角货架边和隔壁老张嘀咕,两人手机屏幕都亮着"2023广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的直播画面,隔着柜台都能闻到屏幕里飘出的甘草香,这场在绿城南宁举办的行业盛会,正牵动着十万大山里药农的算盘珠,也撬动着粤港澳大湾区采购商的订单簿。

山沟里的"金疙瘩"遇上新机遇

在论坛开幕式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公布的数据让参会者倒吸凉气——2022年广西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300万亩,产值飙到280亿元,桂十味"道地药材占据全国七成市场份额,可数据光鲜背后,藏着药农们吐不完的苦水,百色某合作社负责人举着手机冲进会场:"去年罗汉果丰收,价格腰斩,冷库里还有二十吨压着呢!"

中国中药协会专家王教授当场开出药方:"咱们不能只盯着种植端,得把产业链揉碎了看。"他指着大屏幕的数据图谱分析:广西坐拥八角、肉桂、罗汉果等特色品种,却困在初加工环节,深加工率不足30%,更别提品牌溢价,这话戳中痛点,台下玉林制药的黄总不停点头,他们刚研发的"壮药茶饮"急需优质原料。

田间地头玩转"科技与狠活"

在"中药材种植技术革新"分论坛上,几位头发花白的教授围着无人机模型争论不休,广西农科院的李博士展示手机里的"智慧药田"系统,屏幕上跳动着土壤酸碱度、空气湿度等数据流。"现在给鸡血藤施肥,点点手机就行。"他话音刚落,河池市某种植基地的实时画面投屏:机械臂正精准喷洒营养液,惊得种了三十年药材的瑶族阿叔瞪大眼睛。

更让药商们兴奋的是"定制药园"模式,国药集团的赵经理现场签约:"我们出标准,农户按方子种,收获时溢价30%回收。"这种订单农业让隆安的砂仁种植户吃下定心丸,往年最怕"谷贱伤农",如今合同写着收购保底价,地里还装上溯源二维码。

老祖宗的宝贝玩出新花样

"壮医药不是只能煮大锅药!"广西中医药大学的覃教授在创新论坛甩出王炸案例:某美妆品牌用两面针提取物做的牙膏,在东南亚卖到断货;巴马瑶寨开发的"火疗精油",成了都市白领的养生新宠,他拎着个精致礼盒,里面装着用广西血竭染红的口红,"这才是真正的'血色浪漫'"。

跨境电商组的讨论更热闹,凭祥口岸的物流老板算起账:以前罗汉果要绕道云南出海,现在RCEP生效,走东盟专线省两周时间,越南采购商阮先生当场下单500吨桂皮:"中国药店喜欢我们的丁香,我们爱你们的八角,这才是双赢!"

政策东风下的"本草经济"

论坛最后一天,最抢手的不是伴手礼,而是政策解读手册,工信厅领导透露:明年要建10个"中药材产业小镇",符合条件的加工厂能拿百万补贴,金融局推出的"药材贷"更让企业眼睛发亮——用仓储的陈皮、石斛做抵押,利率比房贷还低两厘。

但热潮中也有冷思考,环保专家张博士敲响警钟:"别让致富变成劫难,广豆根掠夺性采挖已导致某些区域水土流失。"他展示的卫星对比图触目惊心:十年前郁郁葱葱的山坡,如今布满裸露的土沟,这让刚签下千亩岗梅种植协议的企业家陷入沉思。

夜幕降临,会展中心的灯光渐次熄灭,但展馆里仍徘徊着不愿离去的身影,百色药农老韦攥着记满笔记的本子,他要把专家说的"错季销售""冷链锁鲜"招数带回大石山区;桂林某生物科技公司的总监则盯着签约墙,琢磨怎么把新研发的葛根素面膜推向中东市场,这场论坛就像一味催化剂,让八桂大地沉睡的本草基因加速苏醒,而山风掠过万亩药田时,似乎都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