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药师不会说的秘密,药材大小暗藏玄机,教你一眼辨真假!

一归堂 2025-05-05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老板,这人参怎么比我上次买的小这么多?""姑娘,你要的当归片都是均匀切好的。"在中药房抓药时,我们总会不自觉盯着药材大小看,其实老行家都知道,根茎长短、果实胖瘦里藏着大智慧,今天就带您揭开中药尺寸里的门道。

枸杞子:不是越大越滋补 上次我在同仁堂看见个大姐非要买特级枸杞,店员指着两盒说:"您看这280粒的比180粒的便宜一半。"其实枸杞讲究"颗粒饱满不争魁",宁夏正宗枸杞晒干后自然收缩,直径4-5毫米最妙,那些大得像葡萄干的,多半是青海货或者硫磺熏过的,老辈人常说"枸杞越小越甜",因为糖分浓缩在紧凑果肉里,泡水后能明显看出小颗粒更耐泡。

人参:芦头长未必是好货 去年东北亲戚送来两支"野山参",芦头长得像天线宝宝,拿到中医院鉴定才知道,人工种植的园参特意留长芦头冒充老山参,真正十五年以上的林下山参,主根粗短像蒜瓣,芦碗紧密排列,记住口诀:"脖颈短粗是珍品,细长脖子多栽培",现在药店里那些须子比身子还长的"人参",多半泡酒时只贡献造型。

当归:身长腿短才是地道货 在甘肃岷县当归基地,药农教我用手比划:正宗当归头大身短,像坐佛罗汉;要是遇到"细脚伶仃"的当归,八成是陕西引种的,上等当归切片后直径能铺满成年人手掌,断面黄白色像蜂蜜腊肠,那些切成小圆片的当归尾,药效主要在活血而非补血,价格差三倍不止。

三七:铜皮铁骨有讲究 云南文山的采药人透露,三年七(每斤约60个)和两年七(每斤120个)药效天差地别,真正的"铜皮铁骨"三七,个头饱满敲着铿锵响,切开后断面呈菊花心纹路,市面上那些薄皮大个的"三七",很多是用莪术伪造的,放在手心掂量下,正宗的像小钢炮般坠手。

金银花:开喉宝剑看长短 河北忍冬藤上摘的金银花,花蕾长3cm左右最合适,花骨朵太短的是未成熟采摘,药力不足;超过4cm的花蕾已经微开,有效成分随花香挥发,老药工教了个绝招:抓一把金银花轻轻抖,不掉渣的是上品,碎渣多的往往是陈货或者烘干过度。

丹参:神似蚯蚓非劣货 山东产的丹参讲究"条短根粗,状如鼠尾",那些修长笔直的"高颜值"丹参,很可能是用激素催长的,正宗道地丹参表面粗糙有纵皱纹,掰断时断面呈紫黑色胶质状,我见过最搞笑的假货,把染色的牛蒡根当丹参卖,泡水后颜色全浮在水面上。

防风:狮子头与鸡爪辨真伪 内蒙古的防风讲究"蚯蚓头,毛鸡腿",根头部有明显环纹像狮子头,主根弯曲如鸡爪,现在市场上流行"美容防风",用机器削得白白净净,反而失去祛风解表的魂,老中医教我摸防风的"美人痣"——正宗防风根部有朱砂点般的须根痕。

白芍:两头尖尖小元宝 安徽亳州的老师傅说,白芍要选"两头尖,中间鼓"的鹅卵形,那些切得规整的白芍片,如果是规则圆形,很可能是用机器压制的,优质白芍煮水后呈现淡琥珀色,喝起来有淡淡蜜香,特别注意,颜色雪白得像漂白过的,大概率是硫磺熏过的。

川芎:蝴蝶片里有乾坤 四川灌县的川芎切片后形如蝴蝶,外轮有明显环纹,我见过最离谱的假货是用姜黄染色,不过真川芎断面有波状纹理,闻着带点樟脑味,老辈人常说"川芎越丑越管用",那些长得像象棋棋子的整齐货,多半是机器切得太狠。

茯苓:大块头不一定是真金 云南产的茯苓讲究"银星透亮",但个头太大的反而可能是拼接货,正宗茯苓块握在手里有点粘手,断面可见云朵状纹理,记得某次在药材市场看到脸盆大的"茯苓王",老板神秘兮兮说:"这是给博物馆镇馆用的。"

辨别药材大小的诀窍说到底是观天地造化,就像老药工常说的:"药材不是工业品,长得歪瓜裂枣才正常。"下次去药店别光看个头,多捏捏重量,看看断面,闻闻气味,毕竟吃了几十年的中药人最懂:有时候越小的药材,反而凝聚了更多的天地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