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隔壁张大爷中风后半身不遂,儿女们天天往医院跑,看着老人从能抬手动脚到逐渐恢复知觉,我突然想起十年前在中医院实习时,师傅常说的那句话:"脑梗偏瘫不是判死刑,中医调理得当,照样能找回生活主动权。"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让人又急又怕的病,到底该用什么中药方子慢慢调养。
先搞懂这个病根在哪儿 很多家属都问过我:"为啥会突然半身不遂?"其实就像家里水管被痰湿堵住了,又赶上气血不足推不动血栓,结果脑子这块"稻田"就遭殃了,中医看脑梗偏瘫,常见三个类型:
- 气虚血瘀型(最多见):手脚肿胀发凉,舌头像被牙齿咬过似的有瘀斑
- 肝阳上亢型:脸红脖子粗,头疼得像要炸开,血压忽高忽低
- 痰湿阻络型:喉咙总卡痰,舌苔厚腻像抹了层糨糊
老中医压箱底的5个经典方子 这些年整理病例发现,以下这些古方加减变化特别管用,但切记要找专业医师辨证开方:
-
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型) 黄芪3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 这是清代名医王清任的方子,特别适合说话没力气、肌肉松软的患者,有位出租车司机中风后,喝这个方子三个月,现在能自己开车拉活了。
-
镇肝熄风汤(肝阳上亢型) 怀牛膝30g+生赭石30g(先煎)+生龙骨15g+生牡蛎15g+龟板15g+白芍15g+玄参15g+天冬15g 记得要用砂锅煎药,大火烧开转小火咕嘟半小时,有个退休老师高压200多,配合针灸喝这方子,两周头就不疼了。
-
涤痰汤(痰湿阻络型) 半夏9g+胆南星6g+橘红6g+茯苓12g+枳实6g+竹茹6g+人参3g+甘草3g 这类病人舌苔往往又黄又腻,像没洗干净的碗,配合着做足三里穴位按摩,化痰效果加倍。
-
血府逐瘀汤(气滞血瘀明显) 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5g+赤芍6g+柴胡3g+枳壳6g+桔梗5g+牛膝9g 特别适合胸口闷、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患者,有位中学校长喝了两个月,现在能重新批改作业了。
-
地黄饮子(阴阳两虚型) 熟地黄15g+山茱萸12g+石斛9g+麦冬9g+五味子6g+石菖蒲6g+远志3g+肉苁蓉9g+附子3g 适合年纪大、体质差的患者,喝完身上有暖流又不上火,小区刘奶奶喝了半年,现在能扶着栏杆遛弯了。
吃药时的7个关键细节
- 虫类药要包煎:像水蛭、土鳖虫这些"血肉有情之品",必须用纱布包好再煮,不然药汤浑浊得没法喝
- 早晚饭后温服:特别是含附子的方子,空腹喝容易心慌
- 配合肢体按摩:喝完药半小时后,顺着经络从上往下揉捏,帮助药力渗透
- 忌食发物:羊肉、韭菜、海鲜这些"热性"食物,就像往火堆里添柴
- 定期调方子:每两周要找医生调整药量,毕竟病情每天都在变化
- 搭配食疗:山药薏米粥当早餐,下午喝山楂陈皮水,辅助祛痰湿
- 监测血压血糖:光靠中药不吃药可不行,西医指标要定期查
真实案例给你信心 去年冬天接诊的王师傅,脑梗后右边身子像木头一样,我们给他用补阳还五汤打底,加全蝎3g、蜈蚣2条研粉冲服,配合每天甩手三百下,现在不仅能自己拄拐逛街,还能帮老伴晾衣服,他说最明显的变化是原本像冰块的右手,现在能感觉到温度了。
特别注意这些事 ◆ 急性期别乱用药:发病1个月内以西医急救为主,中药为辅 ◆ 出现这些情况快去医院:突然嗜睡、嘴角歪斜加重、手脚抽搐 ◆ 别信偏方:有人用活蝌蚪敷脸结果感染,千万要警惕 ◆ 坚持康复训练:中药是加油剂,但肢体锻炼才是发动机
最后想说,脑梗偏瘫不是绝症,但恢复过程就像熬中药,得文火慢炖,我见过卧床三年重新站起来的病人,也见过放弃治疗肌肉萎缩的案例,按时吃药、坚持锻炼、家人陪伴,这三样缺一不可,下次见到张大爷,他正扶着助行器在院子里晒太阳,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