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像坐过山车,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每次看到同事捂着鼻子喝冲剂,我就想起去年自己折腾中药方的经历——那会儿硬是把药房当食堂,试出不少门道,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年试过的感冒中药方子,手把手教你分辨该喝哪碗药汤。
【一】老祖宗的智慧:感冒分型定方剂 中医看感冒可比西医复杂,不是简单一句"多喝热水",记得去年立冬那天,我裹着羽绒服还是冻得直哆嗦,半夜开始打喷嚏流清涕,小区门口张大夫把脉后直摇头:"傻姑娘穿这么少,这是冻出伤寒了!"
他开的麻黄汤真让我开眼界: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看着这几味药在砂锅里翻滚,浓郁的草药香混着微微的辛辣味,喝下去从头到脚发汗,最神奇的是睡一觉起来,鼻塞全通了,就像给鼻腔做了次大扫除,不过张大夫特意叮嘱,这方子只适合冬天着凉引起的恶寒发烧,如果是嗓子疼的热症千万不敢用。
【二】喉咙痛别慌,这个方子专治"火感冒" 上个月闺蜜来我家时整个人像小火炉,额头滚烫还非要扯被子,看她舌头红得吓人,咽喉肿得说不出话,我立马翻出《温病条辨》里的银翘散,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薄荷后下5克...看着她喝完药汤眉头舒展的样子,我才知道什么叫"透表清热"。
不过这方子讲究时机,得在刚发烧时赶紧喝,有次我想着预防给我妈煮了当凉茶,结果她第二天反而拉肚子,后来才明白,银翘散是治疗初起风热感冒的,没症状瞎喝反而伤脾胃,现在家里常备着,家人有点上火苗头就煮半副,比吃抗生素安心多了。
【三】藿香正气水的正确打开方式 前阵子梅雨季闷得人喘不过气,办公室此起彼伏的呕吐声,隔壁王哥抱着垃圾桶吐得昏天黑地,我赶紧塞给他支藿香正气口服液,没想到他摆摆手:"这玩意儿辣嗓子,不如喝午时茶颗粒。"闹半天才发现,很多人分不清这两种祛暑湿的方子。
正儿八经的藿香正气散应该是这样的:藿香10克、紫苏10克、白芷10克...熬出来泛着油光的深褐色药汤,虽然味道冲得很,但对付暑湿感冒确实管用,特别是吹空调受凉后又喝冰啤的"阴暑",喝下去就像给肠胃洗了个热水澡,不过现在市面上改剂型太多,胶囊、口服液效果都不如传统煎剂,实在嫌麻烦至少买含酒精的口服液,那点白酒正好帮着药性发散。
【四】体虚感冒者的救星:玉屏风散 健身教练阿杰就是典型例子,明明练得肌肉发达,却总在健身房窗口中招,上次他顶着38度低烧还要去上课,被我强行按在椅子上煮黄芪建中汤,不过要说最适合反复感冒的人,还得数玉屏风散,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这三味药看着普通,却是给身体筑起防护墙。
我们办公室现在就把这当保健茶,每周喝两天,特别是流感季,总听财务大姐炫耀:"你们吃药我喝汤,照样没事!"不过这方子得长期喝才见效,急性期还是得找其他猛药,有次实习生拿它治重感冒,结果耽误病情住院了一周,可把我吓得不轻。
【五】厨房里的感冒良方:葱姜枣汤 说到底最方便的还是老妈教的老法子,每次感觉不对劲,她就让我爸熬葱白连须3根、生姜5片、红枣5颗,加水煮沸五分钟,看着清澈的淡黄色汤汁,喝下去从喉咙暖到胃里,特别适合刚开始怕冷流清涕的时候。
不过现在年轻人改良玩法也多,见过同事加红糖、放枸杞,甚至有人兑咖啡提神,但要我说,原方最靠谱,上次室友不信邪,非说多加料能调味,结果姜片放猛了辣得跳脚,其实这就相当于中药界的"板蓝根",温和有效但不适合重症,权当初期调理用。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中医药店的老规矩:抓药送煎药布袋,现在很多年轻人图省事买中成药,其实机器批量生产的哪有现配现煎的灵活?就像我常去的那家老字号,师傅会根据季节微调药材比例,春天风寒加荆芥,夏天暑湿添香薷,这份匠心才是中药魂,下次感冒别急着吞药片,不妨试试这些传承千年的方子,说不定能找到最适合你的那碗